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造船业将迎来新“超级周期”

2022-04-16 16:112410
 造船业在2021年强势复苏,全年新船订单量创下过去10年来第二高的纪录,造船业新一轮“超级周期”已经来临。
 
1765艘1.32万载重吨,2021年新船订单量创10年来次高
 
法国船舶经纪公司Barry Rogliano Salles(BRS)近发布了2021年年度报告。在经历了2020年的下滑之后,经济反弹,原材料和货物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预期,推动运价飞涨,尤其是集装箱船和散货船领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新船订单量从2020年的1058艘7500万载重吨急剧增加到1765艘1.32亿载重吨,创下过去10年来的次高纪录,仅次于2013年的1.41亿载重吨。新船订单量激增5700万载重吨(76%)主要是得益于集装箱船订单大增,达到5120万载重吨,比2020年的1230万载重的提高了3890万载重吨,涨幅超过300%,集装箱船订单量有史以来次超过散货船和油船。
 
与此同时,去年散货船新船订单量也增加了1300万载重吨(涨幅40%),从3000万载重吨增至4300万载重吨,是过去10年来的第三高纪录,远高于2011-2021年间3870万载重吨的年平均水平。由于油船市场持续低迷,油船订单量同比略微下滑了150万载重吨至2290万载重吨,降幅10%。
 
随着订单量的增加,包括油船在内所有船型的新造船价格都大幅上升了20%-30%。根据克拉克森的数据,目前克拉克森新造价格指数为156点,自 2020 年 11 月的低点以来上涨了 25%,这是自 2009 年以来的高价格(名义价格)。
 
船价上涨主要是因为两个因素,先是与钢材价格有关的建造成本急剧上升,在过去一年里几乎翻了一番;其次,船东争抢船厂剩余的可用船位,2021年新造船市场罕见地从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各地的船厂基本上已经填满了2022-2024年的大部分交付船位。
 
去年新造船市场的另一个趋势是双燃料船舶订单增加,不仅包括LNG燃料,还有LPG、甲醇双燃料等,订单数量从2020年的152艘飙升至388艘,在总体新船订单中所占比例也从14%增至22%。
 
同时,去年除邮轮外的特种船市场表现十分活跃。2021年LNG船新船订单量达到98艘1520万立方米,其中12艘为LNG加注船。LPG船订单量也达到了创纪录的135艘。不锈钢化学品船和汽车运输订单量均高于前几年,而邮轮订单几乎消失。
 
亚洲三大造船国占据手持订单95%以上份额(按载重吨计算)。其中,的市场份额从44.7%提高到48.2%,韩国份额从29.9%提高到 31.4%,两国的接单量也大幅增加。相比之下,日本份额从20.5%下滑至15.8%,但接单量基本持平。
 
按船舶数量计算,已经成为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要船型市场的大造船国,虽然按载重吨计算油船市场依旧是韩国保持。
 
目前,活跃船厂(年内接获新订单和/或交付新船的船厂)数量为274家,比2020年增加了4家,但仅为2007年高约700家的40%左右。截止2021年底,手持订单量从2020年底的1.8亿载重吨(2003年以来低数字)增至2.23亿载重吨。
 
5大因素,造船业迎来新一轮超级周期
 
BRS在年报中指出,有证据表明,造船业正在迎来一个新的超级周期,“现在的问题在于,鉴于2021年庞大的新船订单量,这个超级周期是否已经开始”。
 
该公司解释称,新超级周期的临近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造船厂数量急剧减少,造船业整合,新船更新需求和船厂产能供应紧张,新的环保法规压力,以及其他市场突发事件和不确定因素。
 
先,造船厂数量已经从2007年的约700家将至目前约300家,在此过程中造船产能收缩,目前每年能够建造和交付约1200-1300艘船,远低于2005-2010年间平均约2000艘的产能水平。
 
其次,在过去几年来造船业发生了重大整合,目前上75%的造船产能掌握在9家造船集团手中。在,船舶集团、中远海运重工集团和扬子江船业集团掌握了66%的造船产能,比例分别为41%、14%、10%。韩国三大船企掌握了92%的韩国造船产能,包括现代重工集团49%、三星重工22%、大宇造船21%。日本前三大造船集团也掌握了71%的造船产能,包括今治造船39%、日本造船联合(JMU)18%以及大岛造船14%。
 
 
 
第三,航运业需要更新2005年至2011年间交付的大约11891艘旧船,而船厂产能供应相对有限,目前造船厂每年只能建造交付大约1200-1300艘船。
 
第四,为了提高竞争力并满足更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航运业需要替换2010年之前交付的油耗较大的非环保船舶。
 
后,航运业每年都会经历一些突发的重大事件和不确定因素,这些事件会给市场带来难以预期的巨大变化,例如新冠疫情,港口拥堵、封锁或是类似“长赐”轮事件造成的物流中断,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自然灾害,以及制裁、禁运等等。
 
造船业将迎来新“超级周期”?!
 
BRS认为,有五点因素可以证明造船业已经在2021年进入了新的超级周期。先是新造订单急剧增加,超过了船厂实际产能,使手持订单交付安排延续至2025年;其次是因为船东已经提前订造了更多满足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第三阶段的环保船;第三是双燃料船订单的增长;第四是新造船价格上涨了30%;后是二手船价格涨幅更大,尤其是集装箱船和散货船,这表明了对未来的更乐观预期。
 
不过,也有两点因素表明新的周期可能还未开始。是运价飙升是由于一些因素的意外组合所推动的,包括疫情后需求复苏和疫情导致的供应链持续中断;第二是因为船舶报废的平均船龄远高于25年(散货船29年、油船26年、集装箱船29年),这表明新的超级周期不应在2025年中期之前开始。
 
展望2022年,BRS预测,今年新船订单量将回落至1亿载重吨左右,包括大约3000万载重吨的散货船、约2000万载重吨的油船、约3000万载重吨的集装箱船和约1000万载重吨的其他船舶。加上通胀压力,预计2022年新造价格将持续上涨,但涨幅相比去年更为温和。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权威认证!江苏德晴绿色回收碳纤维通过SGS审核,喜提ISCC PLUS国际证书
近日,行业传来重磅喜讯江苏德晴的绿色回收碳纤维产品,顺利通过国际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SGS的严格审核,成功拿下 ISCC PLUS(国

0评论2025-10-24113

电场驱动新突破!软聚合物复合材料机器人问世,变形 / 伸展 / 移动样样精通
【据美国技术探索网站10月16日报道】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和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共同开发出一种新型软体机器人,可像美国漫威漫画中的角

0评论2025-10-24117

蒙泰高新孙公司引入战投推动碳纤维项目建设
10月21日晚间,广东蒙泰高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孙公司广东纳塔功能纤维有限公司(下称广东纳塔)拟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广东省粤

0评论2025-10-24119

打破垄断,伟诺造!中国碳纤维多轴向自主生产线的破局之路
从叶片主梁、蒙皮,到船体、甲板、桅杆,碳纤维多轴向织物牢牢守住核心承力位。伟诺,国内少数拥有该生产线的民企,用实力筑牢高端制造根基。 #碳纤维材料 #高端制造 #伟诺技术

0评论2025-10-24117

全球首架实现千次载人飞行的eVTOL,采用碳纤维机身结构
美国公司Pivotal所研发的BlackFly成为全球首款载人飞行1,000次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1里程碑:千次飞行验证可靠性BlackFly单机

0评论2025-10-24113

制度创新驱动产业突破 项目推进激活发展动能 雨城区吾一碳纤维项目高质量推进
10月14日,雨城区吾一碳纤维产业园内生产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在生产车间内,数台化学气相沉积炉低鸣运行;三号厂房里,异型件刺针

0评论2025-10-24116

复材网联合展位--JEC World 6 号馆!9㎡/18㎡/36㎡特装展位预定中
全球复材顶级盛会--JEC World 2026(2026.3.10-12,巴黎),复材网联合展位设于6号馆主干道,9㎡、18㎡、36㎡特装预定中,有意向的企业欢迎联系我们 。

0评论2025-10-22107

“全球最快高铁”CR450动车组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
被称作全球最快高铁的CR450动车组样车去年底公布后,目前正在不同速度、不同场景中进行多项试验。试验期间,CR450动车组跑出了动

0评论2025-10-22136

碳纤维的“涅槃重生”:一条绿色循环链的扬州实践
志福环保产业(江苏)有限公司的厂区内,堆积如山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废料,并非环境的负担,而是被视若珍宝的“城市矿产”。它们即将通过一项国内领先的自主技术,完成一场华丽的“涅槃重生”。

0评论2025-10-22116

【公益研讨会】创新驱动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邀您参会
面对全球碳纤维产业的并购、重组与收缩风潮以及国内碳纤维产业的蓬勃发展及内卷,国内外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在低碳、零碳约束

0评论2025-10-2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