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央企业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2023-08-21 17:20441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有企业不仅要,而且一定要办好,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标注“中国深度”——新疆塔里木油田,我国首口万米科学探索井,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开钻,向地下1万米挺进。

  解锁“中国强度”——青海西宁,全国首个万吨级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里,中国建材自主研发的T1000材料,一束手指粗的碳纤维,就能承受拉动两架C919飞机的力量。

  刷新“中国精度”——白鹤滩水电站,16台发电机组首次全开并网运行。发电机组内部,由1.6万多张磁轭冲片分900层叠成转子磁轭,中心最大偏差不超过0.02毫米。

  近年来,中央企业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创新为先,不断创造发展新动能

  翻看大国重器名录,处处可见中央企业的身影。

  C919国产大飞机首次开启“双机商业运营”;CR450高速动车组研制取得阶段性成果;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完成首次试航……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央企业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集中资源力量,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加大投入,攻关难题。

  高等级取向硅钢,是降低电力输送损耗的关键。由于制造工艺复杂,我国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独立自主生产。

  “普通钢材历经的是‘千锤百炼’,取向硅钢还要‘精雕细琢’。”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望明介绍,取向硅钢制造流程有上千个关键工艺节点,宝武研发人员历时10年才突破关键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目前,宝武钢铁生产的取向硅钢已应用在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中,产品出口到38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用户达200余家。

  国务院国资委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全力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攻关任务。2022年,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约10%,首破万亿元大关。36家企业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

  龙头示范,带动产业创新发展。

  3月9日,我国首台自主研制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G50投入商业运行,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这背后,是一次央企牵头,大中小企业协同攻关的成功试验。

  供给端,东方电气作为牵头单位,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中下游近300家企业,建立起燃机产业链,“十四年磨一机”,实现主机国产化率100%。

  应用端,作为国内燃机装机容量最大、机型最全的能源央企,中国华电积极开放应用场景,主动承担首台套从“攻出来”到“用起来”的落地重任,创造了25天完成安装、9个月实现从开工到并网的速度奇迹。

  强强联合,带动产业发展。G50的成功商业运行,把我国重型燃气轮机发展带入新阶段。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积极推进“一条龙”应用示范工作。2022年,由央企牵头8个项目,汇聚101家参研单位,确立140个攻关目标,投入资金20亿元,推动优质基础产品、基础工艺的应用、迭代升级。

  创新机制,打造卓越人才队伍。

  “公司赋予研发团队资金、立项、人才使用方面的自主权,1500万元以下的项目立项可在研发中心内部完成决策,这对产品高度市场化的研发团队至关重要。”南方电网所属南网数字集团芯片与智能终端团队技术带头人姚浩说。作为国务院国资委首批“科改企业”,南网数字集团推行“揭榜挂帅”等改革,积极为创新团队“松绑”。2021年,团队研发的国产电力专用主控芯片“伏羲”投入量产,目前已在变电、配电、电力物联网等领域实现验证并规模化应用。

  完善支持创新顶层设计,健全科研平台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向科技创新要发展、要效益、要潜力,中央企业打出“组合拳”,不断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深耕实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作为国民经济主力军,中央企业正在这一领域加速落子。

  光缆,网络通信行业重要的基础产品,是数据高速传递的载体。“我们为光纤光缆研发出新型材料——对位芳纶,可替代玻璃纤维,对光纤光缆起到更好的保护和增强作用。”中化高纤董事长宋数宾说。

  芳纶,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之一,拥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酸碱、重量轻等突出性能。中国中化2016年就开始布局研发芳纶材料,不断试错、每日精进,今年5月终于取得重大市场突破,意向订单超过产能。

  “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我们注重发挥产业引领作用,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今年4月底,‘国新系’基金累计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近220个、投资额超985亿元。”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统计显示,近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今年以来,中央企业进一步明确扩大有效投资的主攻方向,上半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超40%,在全部投资中的占比超过1/4。

  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国务院国资委出台了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若干支持政策。接下来,将指导中央企业加大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布局力度,培育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力争2023年中央企业制造业新增投资比重达到13%,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同时,中央企业也正在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屏幕上,各个生产指标、机组运行状态一目了然;左右两边各一个控制台,随时传递两个火电机组的所有生产指令,6名值班员就可以完成全厂的生产调度任务——这是国家电投集团河南电力有限公司沁阳发电分公司集中控制室的生产场景。

  从数字化煤场精准堆取煤、斗轮机无人值守、机器人巡检,到煤质在线检测系统对配煤掺烧进行评价,指导燃烧使用,数字化火电厂彻底告别了“傻大黑粗”的模样。

  发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统计显示,2016年至2022年,中央企业累计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644万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19亿吨,煤电企业完成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化工企业建设废水“零排放”项目,建材企业强化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循环利用。

  服务大局,为保障国计民生作出积极贡献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骨干和中坚力量,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保障国计民生,当好维护安全的压舱石,是中央企业的重要任务。

  多措并举,端稳粮食饭碗。

  作为全国最大的粮食储备集团,中储粮集团公司在全国布局近千家中央储备粮库,覆盖全国90%的地级城市和95%的粮食主产县。

  依托478万余个温度传感器、近8万余个高清摄像头,中储粮集团还构成了全国粮食仓储行业最大的一张“物联网”,做到科技储粮、粒粒保鲜。

  保供保稳,保障能源安全。

  中国华电四川公司生产火热,火电最高日发电量达到0.87亿千瓦时;三峡集团,长江干流梯级电站顶峰出力,今年六座梯级电站单日发电量首破10亿千瓦时大关;南方电网,充分发挥电网大平台作用,持续优化西电东送安排……

  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以全国55%的装机贡献了63%的发电量;1至7月,中央电网企业累计组织跨区跨省电力支援1200余次、电量超150亿千瓦时;中央煤炭企业日产量保持在300万吨以上历史新高水平。

  吸纳就业,兜牢民生底线。

  南方电网,建立校园招聘超计划招录机制,指导所属单位结合历年校园招聘完成情况,允许适当超计划招录高校毕业生;中广核,持续创新招聘模式,将传统的春秋季招聘,转为春夏秋冬全年常态化招聘;中国石化,加大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新产业发展等方面人才储备力度,高校毕业生招聘计划数连续3年过万……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央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随着夏季招聘的陆续开展,预计今后一段时间招聘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国资央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说,国务院国资委将指导中央企业全力做好2023届高校毕业生招录工作,为维护就业大局稳定作出央企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21日 01 版)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复材网联合展位--JEC World 6 号馆!9㎡/18㎡/36㎡特装展位预定中
全球复材顶级盛会--JEC World 2026(2026.3.10-12,巴黎),复材网联合展位设于6号馆主干道,9㎡、18㎡、36㎡特装预定中,有意向的企业欢迎联系我们 。

0评论2025-10-22103

“全球最快高铁”CR450动车组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
被称作全球最快高铁的CR450动车组样车去年底公布后,目前正在不同速度、不同场景中进行多项试验。试验期间,CR450动车组跑出了动

0评论2025-10-22131

碳纤维的“涅槃重生”:一条绿色循环链的扬州实践
志福环保产业(江苏)有限公司的厂区内,堆积如山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废料,并非环境的负担,而是被视若珍宝的“城市矿产”。它们即将通过一项国内领先的自主技术,完成一场华丽的“涅槃重生”。

0评论2025-10-22112

【公益研讨会】创新驱动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邀您参会
面对全球碳纤维产业的并购、重组与收缩风潮以及国内碳纤维产业的蓬勃发展及内卷,国内外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在低碳、零碳约束

0评论2025-10-21137

HRC携手日立压缩机,共赴“零碳同行”新征程
随着全球环境挑战日益严峻在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持续推动下中国制造业正全面迈向绿色转型的攻坚期面对这场广泛而深

0评论2025-10-21108

超大尺寸整体式复合材料壳体和轻质高性能喷,西安航天复材研究所为“引力一号”铸造强劲“筋骨”
2025年10月11日,全球运力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遥二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当耀眼的尾焰划破长空,壮观的火箭直冲云霄,全所职

0评论2025-10-21149

奇德新材碳纤维连续材料: 打造高端机器人的“性能铠甲”
人形机器人正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焦点,被业界视为下一代智能终端的终极形态之一。当人形机器人从概念展示走向产业落地,其运动

0评论2025-10-21137

中国首款全碳纤维火箭通过评审
近日,由微光启航研制的微光一号中型液体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总体方案已通过评审,研制工作全面转入工程实施阶段。其主要性能如

0评论2025-10-20114

Inversion Space计划于 2026 年开展 “弧光” 号太空运输飞行器轨道飞行任务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初创企业Inversion Space,其研发的航天器采用轻质金属与耐热复合材料制造。该公司计划借助太空实现

0评论2025-10-18170

IIFC专访!首位中国大陆学者!v
近日,国际土木工程复合材料学会(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FRP in Construction, IIFC)在其发布的2025年10月官方报道中,

0评论2025-10-1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