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入选的“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涵盖了多个前沿科技领域,包括抗体偶联药物、Blackwell GPU架构、DeepSeek开源大语言模型、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人形机器人、“毅力号”火星探测器、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能够与这些顶尖成就并列,充分说明了其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其卓越的强度、极低的密度以及优异的耐腐蚀、耐疲劳特性,被誉为“新材料之王”。它不仅在航空航天领域,如飞机、火箭、卫星等,实现了结构轻量化和性能提升,更在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风力发电叶片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广泛应用,正引领着新材料产业的深刻变革,并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创新升级。
据介绍,“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体现了四个特点:
一是集中体现了工程科技领域最先进技术水平或实现重大原创性突破。例如,抗体偶联药物通过精准定位锁定癌细胞,在肿瘤内部或附近释放强力抗癌成分,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误伤”,被誉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精准导弹”,标志着癌症治疗进入更加精准有效的新时代。Blackwell GPU架构凭借突破性的并行计算设计与超高规模集成能力,大幅提升了人工智能(AI)计算效率和能效比,为大模型训练与推理提供了核心支撑,奠定了下一代AI基础设施的硬件基础。
二是综合反映了工程通过技术整合、系统优化与资源协同,实现整体目标的系统性创新。例如,“毅力号”火星探测器融合了自主导航、样本采集与地外探测等多项尖端技术,在复杂火星环境中实现了高度复杂的自主操作和多机构协同探索,开启了人类系统化探索地外宇宙生命的新征程。人形机器人通过AI、感知控制、机械工程与运动规划等多学科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了高度仿生的运动与交互能力,已在工业制造、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应用潜力,有望系统重构未来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三是突出展示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具备推动新产业诞生、激发新动能的潜力,具有显著的产业带动与经济驱动价值。例如,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其卓越的强度与轻量化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和高端装备等领域,引领新材料产业变革并带动全产业链创新升级。DeepSeek开源大语言模型则通过先进算法架构和开放协作生态,推动AI技术普及与行业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
四是特别彰显了工程不断突破极限,帮助人类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关键作用。例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实现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饮水安全的同时,有效促进了沿线河湖生态环境修复与可持续发展,为全球水资源调配与生态优化提供了可借鉴的解决方案。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则通过构筑世界上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并综合利用工程固沙、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等多种手段,遏制流沙对人类生存空间的威胁,为全球荒漠化治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典范。
此次荣膺“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是对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与应用成果的极大肯定,也必将进一步激发全球对碳纤维材料的关注和投入。
来源:复材网综合网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