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变速自行车属于进口产品,基本为欧洲生产,整车进口到国内进行销售,价格十分昂贵,一辆普通的变速车在上世纪90年代就能卖到上千元。
当时国内的工业水平对于生产通勤用途的自行车没有任何难度,但变速自行车这一领域却是各大工厂未曾触及的盲区。
长期以来,欧洲主导着公路自行车的生产、制造和发展,随着公路自行车的技术不断革新,各大厂商已经不再拘泥于生产钢架和铝架自行车时,一个新的技术悄然和自行车运动产生了联系,甚至改变了这一项运动的整体发展趋势。
01.碳纤维与自行车的巧妙结合
公路自行车的比赛主要分为平路计时和爬坡两种类型,在比赛中自行车的重量越轻就会越轻松,同时要保证自行车车架的刚性,运动员冲刺时的瞬时功率可达到2000瓦以上,因此轻量化且不失刚性的材料,成为了自行车运动发展的大趋势。
碳纤维作为一种复合材料,重量轻且具有高强度,早期被广泛用于军事领域。1986年法国自行车品牌LOOK率先研发并且生产出来当时上台碳纤维公路自行车,型号为LOOK KG86。并且在同年的环法大赛中次亮相,美国著名自行车运动员莱蒙德使用,并终获得了当年的环法总冠军。
这一事件直接引领了公路自行车行业的发展,各大品牌纷纷开始研发碳纤维材质的公路自行车。LOOK制造碳纤维公路车这一创举,可称得上是自行车行业的工业革命。
此后,历年的环法等自行车赛事中,碳纤维自行车的比例不断提高。各大厂商并不希望碳纤维仅仅止步于车架,而是要用碳纤维材料颠覆整个公路自行车行业。
1993年意大利品牌Campagnolo推出了Shama轮组的延续版,也是自己的款高框碳纤维轮组——Bora,这款轮组极具气动性,并且比其他竞争对手的轮组都要轻。自此,碳纤维材质开始进军轮组领域。
碳纤维轮组一经诞生广泛运用于爬坡赛中,碳纤维轮组具有比铝合金更强的刚性,且仅有铝合金轮组一半的重量,能让运动员在爬坡过程中节省大量功率。
在此后的发展中,碳纤维不断获得行业内的认可,甚至成为了公路自行车行业的代名词。
除车架和轮组外,车把、坐管、坐垫、锁鞋甚至水壶架都开始采用碳纤维制造。如今,公路自行车可以轻松做到7-8公斤,这便是碳纤维材料对自行车行业的改变。
02.碳纤维产业高地初成
改革开放后,自行车在依然是主要的通勤工具,国内的自行车产业也十分磅礴,永久、飞鸽、凤凰等品牌争相涌现,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代名词。
与此同时,除了这些传统自行车工业企业,一些新兴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变速自行车领域。
20世纪末,在海峡另一端捷安特和美利达相继成立,彼时的台湾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制造业技术十分强劲,这两大巨头的成立也标志着以台湾为的自行车产业体系的初步建立。
捷安特和美利达采用相似的经营模式,既自己生产自行车,也接受其他欧洲品牌的代工订单(捷安特部分代工trek、美利达部分代工闪电)。随着美利达与捷安特相继于1990年和1992年分别在深圳和太仓成立大陆分公司,标志着上大的公路自行车产业带开始萌芽。
长三角和珠三角依靠自身临海的天然优势,受到台资自行车产业的青睐,台资引进的技术帮助这两个地区迅速成为了台资企业的代工厂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