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复合材料  碳纤维  预浸料  玻璃  价格    热塑  直径  产能  玻璃纤维 

【机器人】2.5 亿元全球最大人形机器人订单:碳纤维铸就 “硬实力”

   日期:2025-09-15     来源:无锡日报、优必选科技、无锡经开发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网络综    浏览:119    评论:0    
核心提示:9月3日,优必选官宣斩获国内知名企业 2.5 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刷新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合同纪录,合同核心产品为全
  9月3日,优必选官宣斩获国内知名企业 2.5 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刷新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合同纪录,合同核心产品为全球首款实现自主换电的Walker S2机器人(可7×24 小时不间断作业)。截至目前,优必选 Walker 系列人形机器人已获近4亿元合同,预计今年交付500台以上工业人形机器人,全年产能达1000台。


这一动态印证了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据开源证券6月研报分析,2024年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订单增长正推动企业扩大产能,交付能力成为竞争核心,供应链瓶颈成为当前产业关键制约因素。摩根士丹利2025年6月报告预测,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在2024年至2028年间以2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从470亿美元提升至1080亿美元;中国在全球机器人市场中的份额约占40%。报告进一步指出,到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数量预计达25.2万台,到2050年有望增长至3.02亿台,占全球人形机器人存量的30%,并明确2025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大规模量产元年”。


人形机器人对材料的 “轻量化 - 高强度 - 高可靠性 - 热管理 - 能量与感知一体化” 诉求,使碳材料成为必然选择。在结构轻量化领域,碳纤维复材凭借 “轻重量、高刚强度” 广泛应用于机器人骨架、臂体等构件,国内头部企业正推进从原丝到复合件一体化落地,降低量产门槛;热管理层面,金刚石及碳基高导热薄膜可解决高功率部件的散热瓶颈,提升器件可靠性并减重;能量储能端,碳材料作为电池负极(如硅碳负极)和导电剂,助力提升续航与功率放电能力,硅碳负极产业化正加速;感知领域,石墨烯与碳纳米管为柔性传感、EMI 屏蔽等提供可能,正从技术驱动转向应用牵引。


技术跃迁


碳纤维未来发展的四大核心趋势


碳纤维材料的持续创新正从四个维度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升级。在成本控制方面,大丝束碳纤维的规模化生产正在打破价格瓶颈。尽管目前大丝束碳纤维市场价格仍略高于生产成本,但随着中复神鹰等企业万吨级产能释放,预计未来两年市场价格将下降20-30%,为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普及创造条件。更具革命性的是德国DITF研究所开发的木质素基碳纤维工艺,利用造纸废料为原料,通过无溶剂水纺技术生产碳纤维,不仅使原材料成本降低 40%,更实现了碳化过程 50% 的能耗节省,为碳纤维的绿色化生产开辟了新路径。


可持续发展驱动下的回收技术创新正在构建碳纤维的循环经济体系。西宁碳纤维产业园正在打造从废弃复合材料回收到再生利用的完整生态链,其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回收技术已实现纤维性能 90% 以上的保留率。美国研究团队开发的醋酸解聚技术更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在280℃和 30bar条件下,仅需2小时即可将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完全解构,回收的碳纤维强度与原生材料几乎无异,且生产成本降至1.5美元/公斤,温室气体排放较原生碳纤维减少99%。这种闭环回收模式,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材料保障。


绿色制造工艺的革新正在重塑碳纤维生产范式。精工科技研发的 "气电混合加热端到端预氧化炉" 获得国内首台 (套) 装备认定,单条生产线每年可减少电力消耗2800万度,回收热能4800万 kWh,显著降低了碳纤维生产的碳足迹。这种制造端的绿色革新与材料端的回收技术形成协同,使碳纤维从高能耗材料转变为符合 "双碳" 目标的绿色材料,为人形机器人企业履行 ESG 责任提供了关键支撑。


功能复合化趋势正赋予碳纤维更多智能属性。中联重科在碳纤维复合材料臂架中集成芯片传感器的技术路径,为人形机器人的结构健康监测提供了借鉴 —— 在碳纤维层间植入柔性传感元件,可实时监测机器人运动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和结构状态,实现预测性维护。这种 "结构即传感" 的设计理念,不仅简化了机器人的传感系统布局,更提升了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为碳纤维在高端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场景。


生态协同


碳纤维支撑产业生态升级


碳纤维材料的多功能特性正在重塑人形机器人的产业生态。在同一台机器人中,碳纤维既承担结构承载任务,又通过轻量化间接提升能量效率,还能通过功能改性参与热管理和传感过程,实现了材料 - 结构 - 功能的协同优化。这种系统性价值,使碳纤维成为连接材料供应商、设备制造商和机器人整机企业的核心纽带,推动产业形成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


西宁正在建设的碳纤维专业园区,集中了从原丝生产、复合材料制备到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企业,这种集群化发展模式大幅降低了协作成本,加速了技术迭代速度。这种产业生态的成熟,为人形机器人企业提供了从材料选型、原型开发到量产交付的全周期支持,使优必选等企业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核心算法与系统集成创新。


随着碳纤维技术的持续进步,人形机器人正迎来性能跃升与成本下降的双重利好。一方面,木质素基碳纤维和回收技术将持续降低材料成本;另一方面,功能复合化技术不断拓展碳纤维的应用边界。这种良性循环将推动人形机器人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场景,在工业制造、家庭服务、医疗护理等领域创造巨大价值。碳纤维材料的创新突破,不仅引领着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更在重塑高端制造业的竞争格局与发展路径。


文章来源

无锡日报、优必选科技、无锡经开发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网络综合信息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工信部备案号:鲁B2-20041020-5    版权所有  德州博维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热线:400 9692 921  电话:0534-2666809    传真:0534-2220102    邮箱:frp@cnfrp.com
 Copyright (c) 2002-2022 CFRP.VIP All Rights Reserved.   
     

鲁公网安备 371402020008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