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碳纤维之父”师昌绪在80岁高龄时,劝说国家攻克碳纤维的话。彼时,中国碳纤维被西方扼住“喉咙”,比如今的芯片有过之无不及。
碳纤维是什么,为何如此重要?让一名院士在暮年之时,如此执着?
碳纤维被誉为“材料之王”,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超出七倍。加上耐腐蚀,耐高温的特性,碳纤维被广泛应用在航天航空,高铁、导弹等高精尖领域。
碳纤维制作对技术要求极高,主要由占据先发优势的美日垄断。它们对我国封锁相关技术,很长一段时间内,碳纤维完全依赖依赖进口,这种供给状况显然是不健康的。
早前,日本东丽公司撕毁合约断供中国公司的碳纤维,时间持续近一年,给我国碳纤维相关产业造成巨大损失。50年了,仗着专利垄断开出250万一吨天价的同时,还要附带各种苛刻条款,禁止使用到国防、军工领域,否者就断供!奈何碳纤维太重要了,我国企业不得不一次次捏着鼻子认栽。
中科院院士师昌绪对此痛心疾首,在生命暮年上书科技部,要求立项研究。碳纤维是一块出了名难啃的“硬骨头”,绝大部分专利都被西方垄断,好友李克健劝他不要管这个闲事。可以说,国产碳纤维项目从立项之初就不被看好,毕竟美日已经占据了绝大多数专利,中国想绕开西方,难度太高!
越是困难,中国人斗志越昂扬。谁也没想到,仅用10年时间,师昌绪团队就成功突破高端碳纤维制造技术,解决了困扰国人50年的问题。2021年,中国碳纤维产量达到6.34万吨,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最大产能国。
然而,2014年,师昌绪院士却因为积劳而病逝,为表彰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第28468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师昌绪星”。
先驱去世,后辈们接过衣钵,为往圣继绝学。在小束丝领域完成了从0到1的基础上,还在难度更高的大丝束碳纤维突破。
那帮趴在大束丝专利上吸血的西方企业顿时傻了眼,仅仅过去一年,国内碳纤维又有重大突破。
02打破美日垄断,黑黄金成“白菜价”
近期,上石化官宣,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成功,性能和美国同级别产品媲美,预计在2024年投入生产。 中石化的突破标志着国内碳纤维技术登上新高度,我国成为继美、日、法国之后,全球第四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大束丝碳纤维获得突破,助力国内高端制造迎来腾飞。国产大飞机的机身部分,碳纤维含量达60%;风力发电叶片的碳纤维国产率,达90%以上;就连国产碳纤维鱼竿,也成为钓鱼爱好者的主流。
与此同时,上石化大束丝碳纤维生产线全面落成后,预计产能在1.2万吨每年,定价更是“大跳水”仅为35万。这让美日企业慌了,哀嚎“财路已断”,向国际抗议“中国破坏市场”的同时,也只能把250万价格同步跳水,降幅达86%,如业界所言:降成了白菜价。
我国碳纤维技术仅用二十年,就发展到美日一百多年的水平,靠的就是国家不放心把发展命脉交到别人手中。这点上不仅体现在科技领域,民生方面也没有落下,也在努力追赶西方先进技术。
美国是世界上生物医疗水平最高的国家,在老龄化问题上有一份独到见解,他们将衰老看做一种可以治愈的病。哈佛大学的辛克莱教授在2013年发现一种柏生泰抗老分子,老年生物体在服用定量柏生泰分子后细胞机能出现年轻化趋势。
该实验在《Cell》上刊登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华盛顿大学、瑞典皇家学院纷纷跟进相关研究,48-67岁受试者在骨密度、睾酮水平等生理指标上出现了正向逆转,外在表现为皮肤、耐力显著增强,此后柏生泰补剂成为欧美富豪的“香饽饽”,贾斯汀比伯、梅耶马斯克都是其忠实拥趸。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柏生泰科技也完成了多次迭代。京东抓准国内延老市场的空白,将该技术引入国内利好国人,尽管柏生泰门槛不友好,仍旧被数万中老年追捧,仅京东,就积累不下2000评论,不少使用者反馈:睡眠质量变好、精力更加充沛。
尽管国内在延老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却没有落后太多,近些年来中科院、清华大学也先后入局,取得丰硕成果,相信在不久后中国人也能用上属于自己的抗老技术,就如碳纤维发展一般,慢慢脱离西方钳制。
03西方宰割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大束丝碳纤维技术的突破只是中国科技发展的缩影,近十年来,我国在盾构机、量子计算机等高精尖领域也有喜人突破,过去欧美以天价科技收割国内市场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了。
中国科技之所以能奋起直追,除了有师昌绪院士这般甘为国家奉献一生的人才,还离不开国家对科研的大力投入,据人民日报报道,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相较去年提升10.4%,增长率位列全球第一。
在当下中西科技赛跑关键阶段,中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高精尖工业之路势在必行,碳纤维技术的突破不会是唯一成果,更多奇迹正在酝酿。
西方用科技手段宰割中国的时代,已然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