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主要观点如下:
六种氢储路径竞相落地,远近长短各有千秋。
高压气态储氢技术成熟,在中短期内仍将是储氢的主流方案,但长管拖车输氢的经济距离不超过200km,其中人工成本占比较高,在32%-43%之间,设备折旧在11%-15%之间。低温液氢储运成本主要在电费,槽罐拖车经济运输半径接近1000km,适合于远距离运输,其中电费是主要的成本构成,占比在62%-97%之间。
固态储氢终端应用多集中于固定式储氢以及对重量不敏感的小型移动式应用,目前已进入示范应用阶段,运输成本在9.6-21.7元/kg之间,电费是主要的成本构成,占比在41%-93%之间。掺氢管道和纯氢管道运输适合远距离,成本分别在4.79-8.38元/kg和0.91-6.88元/kg之间。
IV型储氢气瓶逐渐走向市场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是成本核心。
2023年5月,IV型储氢瓶标准规范相继发布,车用储氢瓶标准将于2024年6月开始实施。2023年国内多家企业在IV型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如:彼欧蓝能、未势能源、中氢聚力等。35MPa、70MPa高压储氢IV型瓶的成本分别为2865、3488美元,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成本分别占系统总成本的75%和78%。
管道输氢在短距离、长距离均具有储运经济性。
在低于200km的输氢范围内,运输氢气的经济性从高到低分别为:纯氢管道>高压气态>掺氢管道>液态储氢>固态镁基;在200-450km范围内,运输氢气的经济性从高到低分别为:纯氢管道>掺氢管道>液态储氢>高压气态>固态镁基;在大于450km的运输范围内,运输氢气的经济性从高到低分别为:纯氢管道>掺氢管道>液态储氢>固态镁基>高压气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