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石化烷基化装置
该叶轮直径75厘米、厚度20厘米看似平平无奇,却藏着“大能耐”,能抗冲刷、耐强酸,使用寿命是现有材料的10倍以上,到底是啥 "黑科技"?
上海石化先进材料创新研究院碳纤维专家黄胜德介绍,碳纤维最广泛的应用,是采用“碳纤维+树脂”传统工艺,制备成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而此次碳纤维叶轮采用的是碳碳复合新材料,是由碳纤维和基体碳组成的多相材料,技术含量高、制备工艺难。
上海石化成立攻关小组,与科研单位、制造企业协同,创造性地将高性能碳碳复合新材料应用到叶轮领域,解决了烷基化装置因风机叶轮腐蚀造成运行时间短的难题。
矢志创新,屡拔头筹
从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应用,到碳纤维碳碳复合新材料应用,上海石化在多个应用领域拔得头筹。
▲上海石化烷基化装置
该叶轮直径75厘米、厚度20厘米看似平平无奇,却藏着“大能耐”,能抗冲刷、耐强酸,使用寿命是现有材料的10倍以上,到底是啥 "黑科技"?
上海石化先进材料创新研究院碳纤维专家黄胜德介绍,碳纤维最广泛的应用,是采用“碳纤维+树脂”传统工艺,制备成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而此次碳纤维叶轮采用的是碳碳复合新材料,是由碳纤维和基体碳组成的多相材料,技术含量高、制备工艺难。
上海石化成立攻关小组,与科研单位、制造企业协同,创造性地将高性能碳碳复合新材料应用到叶轮领域,解决了烷基化装置因风机叶轮腐蚀造成运行时间短的难题。
矢志创新,屡拔头筹
从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应用,到碳纤维碳碳复合新材料应用,上海石化在多个应用领域拔得头筹。
▲“飞扬”火炬外壳为碳纤维复合材料
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其飘逸、精美的外壳由上海石化研发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
▲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抽油杆
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杆,工艺技术达到领先水平,可绵延数千米,推进到地层深处。油田采油工表示,这不仅解放了几十年来将金属套杆一根根连接起来的重体力活,而且碳纤维耐腐蚀、质量轻,降低了采油成本。

▲用大丝束碳纤维筋制成的碳纤维吊杆
采用大丝束碳纤维筋制作的碳纤维吊杆,成功应用于青岛海口路跨风河大桥,成为我国首个应用大丝束碳纤维索锚体系的桥梁工程。
▲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车头罩
采用轻质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车头罩,为广州高速地铁“湾区蓝”列车减重,在国内尚属首列。
▲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全球最长陆上风电叶片
在吉林通榆风场,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全球最长131米陆上风电叶片,于2024年挂机试验,一个风电机组的扫风面积相当于8个标准足球场。
全力进军碳纤维行业头部阵营
在碳纤维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只有深化创新应用才能拔得头筹。2024年,上海石化投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实验基地,满足实验需求且具备批量生产能力,形成从复合材料开发到应用的系列解决方案,进一步发挥产学研用一体化优势,为打造世界一流碳纤维产业基地提供技术支撑。
上海石化副总经理黄翔宇表示,今年4月,上海石化年产3万吨大丝束碳纤维异地建设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开工建设,将以建设国内头部碳纤维公司为目标,加快项目建设步伐。随着碳纤维产能规模扩大,公司将持续开拓产品应用领域,提升品牌效应和市场占有率,为下游企业提供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