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不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是一场席卷航空、汽车、风电、氢能、运动休闲等几乎所有“未来产业”的轻量化革命。凭借轻量化、高强度、高刚性等卓越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风电叶片等领域,而随着回收利用技术的进步,其应用版图正持续扩大。
双雄争霸:CFRP与CFRTP的技术竞速
目前占据市场主流的CFRP凭借卓越的强度与刚性,牢牢掌控着飞机翼梁(如空客A350机翼盒)和百米级风电叶片等领域,然而其长达数小时的固化周期,成为规模化应用的致命瓶颈。
破局者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CFRTP)正以颠覆性工艺破茧而出。采用注塑成型技术,某德国车企成功将电池盒生产周期从碳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CFRP)的4小时压缩至几分钟。更关键的是,CFRTP加热软化、冷却硬化的特性,使其回收利用率高达90%以上,完美契合欧盟《绿色新政》的循环经济要求。因此,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CFRTP)正快速切入汽车电池盒、轮毂、电子静电托盘等“短周期、大批量”场景。到2050年,两者的增长路径将明显分化:CFRP靠航空、风电“稳增”;CFRTP则凭汽车、消费电子“狂飙”。

两种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特征如下:
• CFRP:碳纤维+热固性树脂,强度高、耐高温,但成型周期长、回收难;
• CFRTP:碳纤维+热塑性树脂,成型快、可反复加热重塑,回收友好。
三大领域:引领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爆发式增长
航空领域
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飞机的结构件和内饰件。曾几何时,碳纤维是波音787、空客A350等“旗舰宽体机”的专属。但中长期来看,预计单通道飞机和支线喷气式(A320、737MAX及下一代)飞机的需求将成为交付主力,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也将随之增加。

与大型飞机相比,单通道飞机和支线喷气式飞机的生产周期更短,传统高压釜工艺难以满足,于是RTM(树脂传递模塑)、热压罐外固化预浸料快速普及。报告预计,2025年主要航空制造商产能全面恢复并扩张,碳纤维复合材料渗透率将由目前的50%向60%—70%挺进。到2050年,航空板块将继续扮演CFRP的“定海神针”。
汽车领域
目前,市场增长主要依赖中国电动汽车EV产量增加带动的电池箱应用,中国EV疯狂扩产,把电池盒这个“安全+轻量化”双重刚需的部件推上了CFRTP的第一爆点。相比传统铝合金方案,CFRTP电池盒减重20%–30%,还自带电磁屏蔽、耐腐蚀等特性。
此外,部分车型也开始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车轮,未来应用有望进一步增加。在车轮方面,相较于悬架支撑部位的“簧上重量”,悬架下方部位的 “簧下重量”通过轻量化实现的效果更显著,因此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需求正不断上升。

富士经济预测,从长期来看,随着车轮和电池箱领域应用的推进,预计2050年该领域市场规模将达到2024年的3.2倍。此外,欧洲在《报废车辆指令》(ELV 指令)修正案中,正考虑将碳纤维列为有害物质,但由于未来汽车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将以车轮、电池箱为核心,这些部件在废弃时易于分离,因此即使该修正案实施,预计影响也较小。
压力容器领域
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增强材料的储罐目前主要应用于车载天然气压力容器、燃料电池车氢气罐、加氢站高压氢气罐、车载及运输用压缩天然气(CNG)罐等。2025 年,在美国、印度、中国等CNG车普及度较高的国家,受二氧化碳减排趋势推动,CNG车销量预计将增加,进而带动 CNG 罐需求上升,市场规模有望扩大。

中长期来看,由于电池成本高及续航里程限制,柴油发动机卡车、巴士等有望被燃料电池车(FCV)或 CNG车替代,这将推动市场增长。此外,叉车、无人机、铁路车辆、船舶、飞机等领域也在积极推进燃料电池动力的应用,非汽车领域氢气罐需求的增长将带动市场扩张,预计2050年该领域市场规模将达到2024年的4.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