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7日,“2025交通领域与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与应用研讨会”在江苏·常州白金汉爵大酒店召开。

此次研讨会在全球交通行业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轻量化、超高速化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以“智联复材新生态,共筑交通新未来”为主题,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交流平台,围绕通用航空及低空经济、轨道交通、汽车、船舶等交通领域,深入探讨复合材料技术创新路径与产业化应用方案。

大会吸引来自航空、低空经济、轨道交通、汽车、船舶等领域的三百多位行业代表、专家学者和行业同仁莅临大会,携手推动行业向更高效、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领导致辞

报告题目:复合材料行业展望——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长
报告嘉宾: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 首席科学家陆明彦(Prof. Chris Rudd)
陆明彦教授为大会致辞,并分享题为《复合材料行业展望——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报告。他在这份极具前瞻性的报告中深入剖析了复合材料在交通行业发展态势。报告指出,复合材料正深度赋能新能源领域与交通领域:从电池技术、储氢装备到汽车、飞机、船舶、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发展,复合材料的创新应用持续驱动产业升级。
同时,报告分析先进复合材料市场动态,聚焦碳纤维,精准捕捉其短期增长轨迹;展望航天、汽车(新能源汽车)、海洋、国防等细分领域前景,为企业战略布局提供依据;通过东丽、西格里碳素、赫氏公司、帝人等行业巨头的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与发展策略,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参考。这份报告是复合材料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值得每一位关注行业走向的人士研读。
主题报告

大会主持人:武汉理工大学 教授 王继辉
大会主题报告环节的主持人由武汉理工大学 教授 王继辉先生担纲。
复合材料凭借其轻质高强、耐腐蚀、抗疲劳及卓越的可设计性等核心优势,已成为突破行业技术瓶颈、实现降本增效与绿色发展的关键材料,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来自航空、低空经济、轨道交通、汽车、船舶等领域拥有深厚研究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18位专业嘉宾,为我们分享前沿成果。

报告题目:需求驱动民用飞机复合材料的应用实践及大型民机复合材料关键问题研究
报告嘉宾:中国商飞复材中心 副总设计师、中建材(上海)航空 首席专家 刘传军
刘传军先生的报告深入剖析了航空市场需求如何精准界定民机复材应用的核心标准;系统阐述了在市场导向下,复材在机身、机翼等关键部位的实践案例及其技术经验;详细解读了复材结构设计、工艺优化、成本控制与市场竞争力之间的关键联系;全面分析了技术升级路径及其与未来市场适配的战略,并对航空复材应用的新方向进行了前瞻性展望。

报告题目: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轨道车辆轻量化进阶中应用的挑战与突破
报告嘉宾: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技术部工艺主管 张强
张工的报告紧密契合时代背景与需求驱动,深入剖析了轨道车辆的发展趋势,详细阐述了碳纤复材的优势、研发现状及其巨大潜力,并全面探讨了其在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瓶颈。同时,报告还探讨了轨道车辆对碳纤维技术的具体要求,深入解读了OOA、模压、拉挤、真空灌注等轨道车辆碳纤维部件的核心工艺,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进行了前瞻性的展望。

报告题目:新出行生态下的材料革命——小鹏汽车复合材料应用的碳界与重构
报告嘉宾:小鹏汽车科技集团 汽车技术中心材料技术部 非金属材料 高级经理 李智
李智先生的报告紧扣复合材料从“汽车材料”到“出行材料”的场景演变路径,深入剖析了小鹏汽车在复合材料领域的突破性创新,系统阐述了其在核心产品矩阵中的实际应用,并分享了如何通过技术开放与共建引领行业升级的宝贵经验。

报告题目:短切碳纤复材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展望
报告嘉宾:极氪汽车 先进材料开发主管 王定
在报告中,王定先生详细阐述了短切碳纤材料的应用现状;深入探讨了短切碳纤高模注塑料的研究进展;并分享了该材料在未来的广阔应用前景。

报告题目:新一代高强高模碳纤维的研制及应用
报告嘉宾: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范军亮
在报告中,范军亮先生深入剖析了全球碳纤维产业技术的演进脉络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全景式展现了中简科技在高强高模碳纤维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历程及所取得的创新突破成果。此外,他还系统解读了中简科技的多元化核心产品矩阵,并深度探讨了这些产品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前沿应用拓展实践,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向。

报告题目:复合材料在新能源船舶(纯电动船)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报告嘉宾:威海西港游艇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经理/威海游艇行业协会 会长 陈书虎
在报告中,陈书虎先生详细阐述了新能源船舶的发展背景及其核心需求;深入探讨了复合材料在新能源船舶中的应用现状;同时,分享了复合材料为新能源船舶带来的机遇与所面临的挑战。此外,他还结合前沿趋势,展望了未来发展的路径,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报告题目:汽车复合材料应用现状与技术创新
报告嘉宾:东华大学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汽车新材料分会 秘书长 孙泽玉
孙泽玉先生的报告围绕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背景,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发展机遇,阐述了车用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现状,探究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汽车中规模化应用挑战,并分享了汽车复合材料高效低成本制造技术发展现状、技术突破与未来发展建议,提出突破“快节拍、高稳定、低成本”难题,建立关键结构复合材料自动化制造技术体系,并辅以诸多案例应用与产品展示。

报告题目:碳纤维复材在低空飞行器中的实践及未来发展
报告嘉宾:常州启赋安泰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研发经理 侯伟
报告以eVTOL机体结构开发为核心,从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趋势切入,深入剖析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轻量化结构中的技术优势,并结合适航认证体系要求,系统探讨复材结构集成化、模块化技术路径,重点展示了安泰复材在高效率低成本批量化生产方面的技术突破,为推动eVTOL商业化进程提供创新思路与实践参考。

报告题目:复合材料赋能轨道交通:今创集团的实践与探索
报告嘉宾: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工艺部副部长 姜明月
姜明月先生报告分享今创集团在轨道交通配套领域的发展与布局;讲述今创集团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行业的应用实践与产品案例;解析轨道交通复合材料产品的痛点与需求。

报告题目: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材料与成型关键技术探讨
报告嘉宾:江苏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副总裁 吴理博
吴总的报告解析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背景与应用热点;梳理单向带预浸料的技术路线与挑战;系统阐述复合层压板成型工艺;围绕成型效率优化讨论;展望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中的发展前景与潜在机遇。

报告题目: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轨道车辆轻量化进阶中应用的挑战与突破
报告嘉宾:山东理工大学 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所 所长 谭洪生
报告指出,热塑性复合材料具备可循环回收、易储存、降本增效等优点,且具备高韧性和可焊接性优势,目前正成为航空、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关注的焦点。谭洪生先生在报告中分享了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及装备研究,以及其在航空、汽车领域的产品推广与应用案例。

报告题目:航空复合材料的一材多用与多功能技术创新
报告嘉宾: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部 研发经理 胡东源
胡东源先生在报告中系统探讨了通过材料设计创新实现航空复合材料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技术路径,重点介绍航空绿色复合材料、导电结构复合材料研究案例,推动航空复合材料向绿色化、多材料协同设计及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报告题目:循环经济链结热塑纤维复合材料与产业应用
报告嘉宾:镇江澳盛轻量化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张浩铭
张工在报告中解构循环经济与热塑纤维复合材料的链结;介绍热塑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进展;分享澳盛热塑纤维复合材料的解决方案;共探循环经济与热塑复材的产业愿景。

报告题目:热塑性复材超声波连续焊接工艺技术装备研究
报告嘉宾:江苏集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所 常务副院长/常州碳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总经理 芮建华
芮总的报告从热塑性复材装配连接技术的超声波连续焊接工艺技术及装备研制方面,阐述了在一个发波周期内,连续焊接的工艺装备技术,展示了公司所开发的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超声波连续焊接设备结构形式。

报告题目:预浸料模压工艺技术及自动化进展
报告嘉宾:中北大学 高分子复合材料系 博士 张彦飞
张彦飞老师的报告深度解析预浸料模压技术:涵盖预浸料裁剪与铺贴要点、预浸料预成型关键技术,同步分享预浸料模压设备自动化最新进展。

报告题目:Next generation structure design concept,新一代结构设计理念
报告嘉宾:Applus检测中心 常州负责人 许经纬
报告聚焦Applus集团核心业务,解析其在航空领域的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以及汽车行业的检测认证、质量管控等专业服务。

报告题目:构建交通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回收闭环
报告嘉宾:南通复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 副教授 杨斌
杨斌女士在报告中概述全球碳纤维回收再利用产业发展史;分享国内及欧美日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以及具有低成本、轻量化诉求的交通领域如何构建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回收闭环。
互动交流














































∨
本次大会的顺利举办,离不开多方的鼎力支持。在此,特别鸣谢理想汽车、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江苏集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天马集团等协办与20多家赞助企业的支持。感谢报告嘉宾带来精彩的演讲,感谢所有与会人员的参与。希望未来我们携手同行,为交通行业与复合材料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8月8日,安排参观8家复合材料相关企业:理想汽车常州制造基地、Applus+ Laboratories、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江苏集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原建材二五三厂)、常州天启新新科技有限公司、希尔德(常州)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州碳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近距离了解前沿技术与生产实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