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日报海外版:造船为啥这么行

2022-03-16 16:112350
 江苏省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子三井造船有限公司内,多艘船舶正在紧张有序建造中。今年1月以来,扬子三井造船有限公司稳订单、保增长,奋力冲刺新年“开门红”。
 
船舶集团旗下大船集团山船重工为中航租赁建造的8.5万吨散货船“SDTR FAITH”号,近日顺利交付。
 
三大造船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市场份额保持,6家企业分别进入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船舶工业在2021年实现全面繁荣。
 
船舶工业国际化程度高、产业链长、技术密集、辐射面广,是早进入发达市场的重大装备工业之一。船舶工业2021年取得如此佳绩,有哪些因素?2022年能否延续红火态势?
 
多船交付,实现“开门红”
 
——2021年三大造船指标实现全面增长,继续“坐稳”造船大国
 
“新年签新单,2022年经营承接迎来‘开门红’!”船舶集团旗下大船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船集团春节前与欧洲某知名船东签署6艘双燃料16000TEU集装箱船建造合同、与波兰船东PZM公司签署4艘37000吨大湖型散货船建造合同,一举签下两项新造船订单。
 
“2021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大船集团统筹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抓住市场机遇,拓展营销手段,建立云谈判、云签约、云交船等模式,生产经营工作呈现出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大船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志忠说。
 
回顾2021年,船舶工业发展可谓红红火火——
 
三大造船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市场份额保持。根据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1年,造船完工397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承接新船订单670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1.8%;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95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8%。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总量的47.2%、53.8%和47.6%,与2020年相比分别增长4.1、5.0和2.9个百分点。
 
企业收入利润同步增长,骨干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增强。2021年1-11月,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09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52.2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利润总额73.5亿元,同比增长56.4%。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三大造船指标次位居各造船企业集团之。
 
“2021年,船舶工业面对疫情持续演变、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复杂严峻形势,全行业团结奋进,共同推动船舶工业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取得高速增长,造船大国的地位进一步稳固,为奋进新时代、加快建设造船强国注入了强大动力。”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说。
 
新年伊始,多家船企纷纷签约或交付新船,延续了2021年的红火势头——1月25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获2艘63600吨散货船订单;1月20日,扬州中远海运重工为工银租赁和山东海运建造的第2艘21万载重吨散货船“山东奋进”轮交付;近日,中集来福士为荷兰西特福船运公司建造的Y-Type半潜式游艇运输船“Yacht Servant”号交付……“2022年,我国造船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李彦庆对今年造船市场持乐观态度。
 
缘何成为行业“领跑者”?
 
——船舶市场整体繁荣、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带动船舶工业快速发展
 
当前,船舶工业已发展至能够设计建造符合上任何一家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适航于上任一航区的各类现代船舶。
 
由曾经的行业“跟跑者”变为稳定的“领跑者”,造船业为何能取得如此佳绩?
 
看市场背景——过去一年,运力的紧张推动航运价格大涨,高需求、高运价促使船东增加新船订单,船舶市场整体繁荣,带动船舶工业快速发展。
 
李彦庆分析,疫情常态化下经济渐趋回暖,推动航运市场呈现“爆发性”增长,涉及集装箱、散货、天然气等大部分主力运输船型,有效支撑新造船市场复苏。“此外,2020和2021年交汇之际的新造船价格与手持订单量占船队比例均处于历史低位,为船东下单与船厂接单创造了有利条件,船东与船厂双方对成交更抱积极态度。”李彦庆说。
 
看环境变化——李彦庆介绍,国际海事组织在推进船舶能效和航运减碳上的积极努力,EEDI第三阶段修正案对包括集装箱船、气体运输船、普通货船等船型的实施日期由2025年提前到2022年以及关于船队碳强度CII指标、船舶碳排放评级等措施,也成为市场良好预期的推手。
 
看国内船舶工业自身——积极调结构转型成为助推船舶“走出去”的强劲动力。2021年,船企继续保持在优势船型的地位,全年承接散货船和集装箱船分别占新船订单总量的76.4%和60.9%;继续坚持在高端船型的细分船型市场上发力,承接化学品船、汽车运输船、海工辅助船和多用途船订单按载重吨计各自占总量的比重均超过50%,18种主要船型分类中,有10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
 
此外,船企推出多型符合新阶段国际环保要求的绿色船型,顺应了绿色低碳转型趋势。
 
李彦庆介绍,2021年,230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5000立方米双燃料全压式LPG运输船、内河液化天然气(LNG)动力散货船顺利交付船东;21万吨LNG动力散货船、7000车双燃料汽车运输船、甲醇动力双燃料MR型油船等订单批量承接,按载重吨计绿色动力船舶约占新船订单的24.4%……“过去一年,我国在绿色低碳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李彦庆说,从船用主机到LNG燃料存储罐、从低温维护系统到整船结构设计,以及推动大型双燃料动力船型等,船企快步赶上国际海运前沿需求,有效回应了国际海事组织和海事工业对碳排放问题的关切。
 
保持平稳增长有信心
 
——保交船、保效益、保安全将是行业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船舶市场的高景气是否会延续?造船工业能否保持发展好势头?
 
“今年,船厂的稳定发展没有悬念。总体上,我们对保持平稳增长有良好预期。”李彦庆分析,从宏观上看,船企仍保持了均衡发展的态势。传统上的三大主流船型以及迅猛发展的气体船、客船(客滚船、邮轮)、汽车运输船、特种工程船等订单,在大中型船厂中均全面接获,与相关的船企相比,在这一点上已没有明显弱项。“从微观上看,船企近年来在生产管理和作业组织上取得了较好的进步,在建造效率和质量方面有很大提高,客观上也为竞争力加了分。”
 
“真正助推船厂‘一路生花’的因素,还在于自疫情暴发后国内积极而有成效的应对和对工业供应链强有力的管控。”李彦庆说,“2022年,供应链恢复态势仍将继续,而船市每一次需求的‘井喷’,都使船东的投资带有急切和短回报的趋向。这种市场环境下,寻求投资安全和快速交付是船东的选,船市就成了优选之一。”
 
去年火爆的造船市场令人振奋,但行业仍然存在原材料价格高涨、盈利有限等挑战。对此,船协会长郭大成建议,一方面船舶企业要充分利用期货等金融工具规避风险或减轻风险影响,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原材料供应商的合作。近期,船舶集团通过与鞍钢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建设优质高效供应链体系、研发应用新材料新产品等方面加强合作,推进船舶企业与原材料企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船舶工业协会方面建议,保交船、保效益、保安全应成为当前重点工作。2021年,随着新船订单的大幅增长,企业生产任务饱满,船舶企业生产保障系数(手持订单量/近三年完工量平均值)约为2.55年,2022-2023年将是集中交船的高峰年份。船舶企业应严格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及早做好钢材和配套产品的采购规划,避免原材料、设备等延期影响船舶交付。
 
随着“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有关部门、各地方政府相关专项规划纷纷出台落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进一步明确。李彦庆表示,行业协会将加强对市场需求走势的研判,密切关注贸易、航运、钢铁等上下游产业发展情况,加大力度研究汇率、利率、税费等对船舶行业影响,为企业生产经营、行业健康发展和政策决策提供支撑。
 
“有实力的总装造船企业、总装配套企业,要有成为现代产业链‘链长’的气魄和担当,围绕总装建造,推动资源聚集,培育若干产业集群,形成若干产业链条。”郭大成说,产业链整合和强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滴水穿石”的恒心,成为真正的造船强国。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东丽,开发碳纤维新工艺
10月8日,日本四大建筑公司之一的大林组株式会社联合东丽株式会社、小西株式会社、化学工事株式会社共同宣布,成功开发出新型碳

0评论2025-10-16132

再获权威认可!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入选2025年度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近日,工信部正式公布了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全国共有274家企业入选,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碳纤维全流程数智

0评论2025-10-15123

关于组织参观德国 Conbility、FibreCoat、AZL、ITA 企业的通知
2026 法国JEC 复合材料展览会举行期间,复材网将组织为期7天6晚法国-德国行程:直击展会现场:参与JEC 2026的参展、观展活动,展

0评论2025-10-15124

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荣登“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榜单!
2025年10月13日,全球工程界迎来了一项盛事。由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组织评选的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在2025年世界工

0评论2025-10-15110

昕劲增材3米级7轴数控碳纤维3D打印系统成功试车
今年9月,国内又一个强势崛起的碳纤维3D打印初创公司杭州昕劲增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多丝束热塑复材铺丝系统成功试车!这

0评论2025-10-15111

双料获奖!全球首座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重载铁路桥通车
这座位于屈斯特林附近的重型铁路桥由Carbo-link公司研发,并经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测试,使用88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斜

0评论2025-10-15112

日本NEDO突破CFRTP制造瓶颈,热塑性碳纤维量产时代来临!
2025年10月9日,日本福井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与福井县工业技术中心联合宣布,双方共同完成的NEDO项目成功建立了从原材料到成型品的C

0评论2025-10-15111

郑纺机与意大利MAE达成合作 共筑碳纤维装备新平台
郑纺机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纺机”)与意大利机械制造领军企业MAE公司于2025年9月15日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碳纤维碳化装备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助力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

0评论2025-10-15122

安泰复材受邀参加沃飞长空AE200-100首架机下线仪式
9月29日,沃飞长空面向低空出行研制的国内首款载客eVTOL产品AE200-100首架机在成都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载客运输首次从图纸走向

0评论2025-10-15112

200 米长的 “再生纤维” 破局!旭化成电解技术攻克碳纤维回收难题,车载废料变高端材料
9月18日,日本旭化成宣布开发出连续碳纤维回收新技术--通过电解硫酸工艺,从车载CFRP(碳纤维增强塑料)压力容器中无损分离树脂与纤

0评论2025-10-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