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聚顶尖科技
9月16日,第 28 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工业技术展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火热开展。澳盛氢能在展会期推出全系列碳纤维缠绕储氢气瓶,覆盖无人机、氢能商用车、储能等多应用场景,澳盛氢能研发经理孙岩现场解读产品技术亮点,标志着澳盛氢能以自研工艺突破,全面切入氢能核心装备赛道,助力万亿氢能产业加速落地。

展会现场:新品亮相引发行业聚焦

活动现场,澳盛氢能研发经理孙岩致辞,他表示:“碳纤维缠绕技术是储氢气瓶实现‘高压、轻量化’的关键,澳盛此次发布的全场景储氢气瓶,依托自主研发的缠绕工艺与内胆制备技术,可精准匹配不同氢能应用场景需求,为行业提供更高效的储氢解决方案。”
致辞结束后,孙岩与现场嘉宾共同为新品揭幕,全系列碳纤维缠绕储氢气瓶集体亮相 —— 从适配低空经济的 9L 无人机用储氢气瓶,到支撑氢能商用车的大容积储氢气瓶,再到服务储能领域的高压储氢系统,丰富的产品矩阵引发现场观众与专业媒体的高度关注。
产品突破:自研工艺赋能,覆盖全氢能场景

孙岩在产品解读环节,详细介绍了澳盛碳纤维缠绕储氢气瓶的三大核心突破:
1自研碳纤维缠绕工艺,实现 “高压 + 轻量化” 平衡
澳盛氢能运用碳纤维湿法缠绕工艺,通过精准控制纱线张力、树脂浸渍度,让碳纤维与自主制备的内胆实现高效结合。以无人机用 9L-35MPa Ⅳ型储氢气瓶为例,瓶身采用碳纤维缠绕强化,重量仅 2.5kg,较传统产品减重 30% 以上,却能稳定承受 35MPa 高压,助力氢能无人机续航大幅提升。

2多规格矩阵,适配全场景需求
本次发布的储氢气瓶覆盖 “小容积 - 大容积”“低压力 - 高压力” 全维度:
*低空场景:9L-35MPa Ⅳ型无人机用储氢气瓶,内胆采用自研PA6 塑料成型技术,兼顾轻量化与气密性,是氢能无人机的 “理想能量仓”。
*交通场景:450L-35MPa Ⅲ型氢能商用车储氢气瓶,配合碳纤维缠绕层,可支持重卡续航超800km;260L-20MPa Ⅲ型天然气瓶,为传统交通清洁化转型提供过渡方案。
*储能场景:450L-35MPa Ⅲ型大型储氢气瓶,能组成分布式储能系统,适配光伏 / 风电制氢储能需求。

3安全与效率并重,保障全生命周期可靠
除工艺与规格优势外,澳盛储氢气瓶在安全与生产效率上同步突破:
*自主优化内胆密封技术,从根源减少泄漏风险。
*缠绕生产线效率提升,单瓶生产周期缩短,可满足大规模订单需求。
*全系列产品通过严苛的耐压、疲劳测试,确保全生命周期稳定运行。


行业机遇:氢能成能源转型关键,储氢装备需求爆发
当前,氢能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方向。我国密集出台氢能政策,2024 年氢能首次纳入《能源法(草案)》,22 省市将氢能写入地方规划;全球范围内,欧盟、美国、日本等也在加速氢能布局,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2030 年全球氢能直接投资将达 3200 亿美元。
储氢作为氢能产业链 “卡脖子” 环节,市场潜力巨大。其中,碳纤维缠绕的 Ⅲ型、Ⅳ型储氢瓶,因 “轻量化、高耐压” 特性,成为交通、储能等场景的主流选择。澳盛氢能全场景储氢气瓶的发布,正是瞄准这一趋势,以技术突破推动氢能应用规模化。

澳盛氢能技术副总米宽进行产品介绍
澳盛布局:厚积薄发,构建氢能装备生态
从 2018 年启动储氢气瓶研发,到如今实现 “自研工艺 + 全场景产品 + 产能落地”,澳盛氢能逐步构建起核心竞争力:
技术端
掌握碳纤维缠绕、内胆自制等关键技术,参与多项行业标准制定。
产能端
在核心基地布局智能化生产线,可支撑大规模订单交付。
生态端
与复合材料企业、车企、无人机厂商等深度合作,推动储氢气瓶从 “单一产品” 向 “系统解决方案” 升级。
结语
portant;">此次澳盛氢能在上海复材展发布全场景碳纤维缠绕储氢气瓶,既是自身技术积淀的成果展示,也是氢能与复合材料产业融合的生动实践。在氢能革命的浪潮中,期待澳盛氢能以技术为笔,为万亿氢能赛道绘就更广阔的应用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