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复合材料  碳纤维  预浸料  玻璃  价格    直径  热塑  产能  玻璃纤维 

关于叶片拉挤梁的问题,专家这样说……

   日期:2022-08-15     来源:投研信息圈《碳纤维叶片专家交流》/复合材料社区    浏览:424    评论:0    
核心提示:(1)维斯塔斯专利到期情况:专利簇中核心专利到期,里面内容可以公开使用,后续专利端无障碍。但核心制约因素还是,碳纤维主梁成本
 (1)维斯塔斯
 
到期情况:簇中核心到期,里面内容可以公开使用,后续端无障碍。但核心制约因素还是,碳纤维主梁成本贵于玻纤,预计再过2年碳纤维量会比较高。
 
 
640 (2)
 
 
(2)拉挤技术储备
 
海外:西门子、艾尔姆有碳梁拉挤技术储备,但也都有自身独特的叶片设计技术。
 
 
 
国内:ZC 拉挤技术储备 7-8 年历史,时代新材类似;但部分会选择采购碳梁方式。整体技术壁垒在叶片设计端而非碳梁制造端。
 
 
 
拉挤板厂商:光威、澳盛给维斯塔斯供货,两家扩产+新进入者多。后续预计拉挤板分包环节会长期存在。短期看利好澳盛,市场有望起来,有先发优势、成功经验、成熟过程管控;中长期看竞争加剧。
 
 
 
如果明年叶片产能比较明确会这么多,都会提前谈下一年的预定量,框架性协议,但不会托底。
 
 
 
(3)大叶片产能短缺
 
模具:国内大型叶片制造模具供应商有山东双一、ZC 下面的北玻院、通辉模具,按过往周期经验,模具紧张时交付时间比预期会晚2-5个月。
 
 
 
叶片大型化主要的挑战有:1)小叶型工厂生产大叶型,厂房布局会有问题,要进行新 建产房或厂房改造;2)大型叶片产能投产本身是受限,各家新叶片投产要半年到1年 多一点。
 
 
 
供不应求时价格判断:主机厂为保订单,会包叶片厂的产能,甚至年度大协议、提前付 款等。今年初叶片涨价招标落实,略有上涨,预计后续招标价格会回落。
 
 
 
(4)碳纤维应用经济性
 
碳纤维价格降到多少可以在主机厂规模应用:一般认为大丝束碳纤维价格降到90元 /kg 是极限门槛,预计单价130-140元/kg时,经济型方面可以和玻纤竞争。
 
 
 
成本占比:整个制造成本(含材料成本)占叶片 72-75%,碳板占比在百分之十几。
 
 
 
主要应用是大丝束碳纤维:48K,目前市面上 24K、25K也有。
 
 
 
技术工艺:共有 3 种,1)织物,2)预浸料,3)碳板。目前看碳板工艺(即维斯塔斯
 
  )制造效率、价格等都具备优势。
 
 
 
整体看,一套 90 米玻纤叶片500-600万,换成碳纤为售价不会有实质性增加,但碳纤维减重叶片发电效率和叶片耐久性更好,所以现在倾向于用碳纤维。
 
 
 
 
 
 
 
 
 
Q&A
 
 
 
维斯塔斯
 
 
 
Q:维斯塔斯到期,实质性影响?是全部到期还是核心到期?
 
这是个簇,到期的是核心。核心是采用拉挤碳梁方式来制造风电叶片主梁, 里面涉及到碳梁组合方法、工艺流程。
 
 
 
维斯塔斯核心技术到期后,里面内容就可以公开使用了,按照维斯塔斯做主梁没有什么障碍。到期前,各家厂商都在用拉挤做碳纤维风电叶片主梁,大家做了很多工作,从方法上规避。
 
 
 
问题是,碳纤维主梁不管怎么样成本都比玻纤高,只是一个影响,本质还是叶 片长度和造价成本之间的关系。到期对大家是利好,但大家会考虑到叶片成本、制造效率和终收益情况,来判断是否使用碳纤维拉挤主梁。
 
 
 
有一个应用过程,从没有用,到少量用到大量用,有一个时间周期,不可能突然性放量。维斯塔斯用碳纤维拉挤制作主梁历史非常悠久,在国内大规模应用已经有5-6年,才会到一定量,现在只是应用初期,到期后用的会更多,预计再过2年量会比较高。
 
  
 
拉挤技术储备、拉挤厂商竞争格局
 
 
 
Q:各家拉挤技术、产能储备?
 
主流几家,中材、时代、明阳、中复连众、艾朗等都在做,只是做的程度不一样,有些是和供应商合作开发,有些是自己做如ZC。
 
 
 
中材叶片做得比较早,技术储备比较充分,拉挤技术储备7-8年历史,时代新材也类似,
 
 
 
如果在制造有积累的企业会比较早期的做拉挤技术储备;此外国内新进企业也比较多,如果供应商比较充分,叶片厂还是会采用采购模式而不是自己制造,一旦拉挤供应商产能供应能力都比较好,拉挤碳梁就会变成公开采购。
 
 
 
各家技术本身有不同,每家风电厂对碳梁设计都有自己想法,而拉挤碳梁没有太多技术,只是按叶片厂的要求做出来送到叶片商手里,技术点仍然会在叶片制造企业手里。
 
 
 
Q:拉挤碳梁的定制化程度如何?碳梁供应商稳定性如何?
 
拉挤碳板制造商,是按叶片制造商要求生产出来,然后发到叶片制造厂,叶片制造厂通过特定方式将碳板加工、组合、装配,再去使用,核心在叶片制造厂。
 
 
 
国内真正做拉挤碳板的是光威、澳盛,它们给维斯塔斯供货,其他只是在做尝试。做尝试会有一些基本问题,比如把产线投得很大,没有人用,就会造成设备浪费、负债比较高。一般开几条线,给供应商试用、测评,然后小批量生产,周期也会比较长。
 
 
 
通过2-3年的应用验证,各家叶片制造厂认为碳板技术掌握比较成熟,可以大规模推广应用,现在就处在这样一个时点上。现在可以看到,一些原有的参与者在纷纷扩产,各家也开始投碳板生产线,因为生产拉挤碳板本身门槛并不高,只要能拿到叶片厂订单,盈利能力就能上来。
 
 
 
所以从供应来讲,如果叶片制造厂有需求,碳板产能提升会比较快,但验证、供应商的保供能力等需要时间,过程不可能那么快。
 
 
 
 
 
 
 
Q:未来叶片厂把过程承包是主流,还是像澳盛这样长期存在是主流?
 
跟各家技术思路有关系,早期拉挤碳板供应能力不足,现在只有几家合格供应商。为满足需求,通常叶片制造商会选择自己来做,这样能够控制整个过程的管理。但从整个制造链条来讲,如果供应商充足,仍然会倾向于把这个业务包给下游制造商。
 
 
 
核心技术掌握叶片商手里, 光威、澳盛会长期存在,以它们作为专业碳板制造商,供应能力、质量管控能力、价格、服 务比叶片制造商自己造合适,这是一个长期趋势。
 
 
 
Q:到期后,对原来就做拉挤的企业,是不是负面影响比较大?
 
目前有先发优势、成功经验、成熟过程管控;后期在其他供应商都具备生产能力情况下,就是一个压力,变成价格竞争问题。
 
 
 
Q:叶片大型化模具不够用,导致大叶片产能紧缺,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变化,带来的影响如何? 
 
国内从事大型叶片制造模具供应商有山东双一、中材下面的北玻院、通辉模具。
 
 
 
 
大型模具制造有三个问题:
 
有没有大型设备;
 
有没有足够场地;
 
有没有足够工人,因为这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模具供应商不太可能储备大量产能,他们做法都是将产能大化。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工信部备案号:鲁B2-20041020-5    版权所有  德州博维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热线:400 9692 921  电话:0534-2666809    传真:0534-2220102    邮箱:frp@cnfrp.com
 Copyright (c) 2002-2022 CFRP.VIP All Rights Reserved.   
     

鲁公网安备 371402020008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