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畔,高楼耸立,一派现代大都市气息。沿江步道宽阔整洁,人们悠闲纳凉散步。江风习习,抬眼远望,满怀水光山色。
山色遥看,其实不远。这座城市,拥有山拥有水。
从市中心的吉林市委、市政府出发,开车不到半小时,即可到达位于吉林市丰满区的朱雀山脚下。据介绍,朱雀山是国内距离市区最近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城市里的高山,韵味独具。站在山峰之巅的朱雀云顶俯瞰,松花湖美若幻境,松花江蜿蜒穿城而过,一江秀水满城绿意。
吉林市亦称“江城”,因清朝康熙皇帝东巡吉林所作《松花江放船歌》中的“连樯接舰屯江城”诗句而得名。
“园林初日静无风,雾凇花开处处同”,每到冬天,城区四五十公里长的松花江段经冬不冻,寒江雪柳,还会形成“雾凇奇观”。
现如今,利用科技手段,吉林市为人们把雾凇留在了夏天,留在了四季。
“太漂亮了,我这可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了!”7月下旬,炎炎盛夏,在吉林市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来自北京的游客60多岁的刘女士夫妇一边忙着拍照一边大呼神奇:第一次看见雾凇,还是在三伏天!
滑雪场位于吉林市船营区,是国家级越野滑雪基地。在这里既常有专业运动员进行训练,也有滑雪爱好者和游客来体验冰雪乐趣,集运动、娱乐、休闲于一体。
三伏天里,记者穿上羽绒服,进入雪场,坐上雪爬犁,仿佛一秒穿越。滑雪、坐雪圈、观冰雕、赏雾凇,大人小孩都开心不已。
“滑雪场是有效利用原有人防工程改扩建而成,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雪道全长1308米,四季恒温零下6℃度。”滑雪场运营部部长徐鸿博介绍。
雪场内的“雾凇实验室”,再现寒江雪柳,晶莹剔透,美仑美奂。记者不禁感叹,这雾凇简直像真的一样。“这里就是真冰真雪真雾凇”徐鸿博说:吉林市的气象工作者在松花江边设置了(5年)的监测站,把整个数据包括气候环境移到室内,这里和江边雾凇的区别只在于,室内的不会落。
吉林雾凇,驰名天下。但是多年前,人们也常面临赏凇不见凇的尴尬,见与不见全凭运气。十余年前,曾有一届雾凇冰雪节,人们等了多日,雾凇不见踪影。可当各方来宾散去后的第二日,一场美丽的雾凇就降临了。
近些年来,为了让人们不再白跑一趟,科研工作者们悉心研究,不仅现在每年冬天为游客们播报雾凇晨报预报雾凇,提供最佳赏凇地,还让冬日的雾凇走到夏天,让游客们大饱眼福。
冰天雪地,独具特色,赏雪嬉冰,其乐无穷。上一个雪季,吉林市冰雪游异常火热。从一时火到一直火,让游客来得了、留得住、还想来,关键在于多样旅游业态的打造、高质量旅游产品的供给。
应用科技,吉林把冬天的滑雪场带到了夏天。着眼服务,吉林把夏天的滑雪场打扮得亦是别具风情。
在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场,冬天时滑雪发烧友飞驰的雪道,如今成了花道,各色鲜花从山下迤逦一路热烈地开上去。
四望青山,云雾缭绕。站在潺潺的小溪边,采把野花,微风细雨中,满是青草香。七月下旬的北大湖滑雪场,是梦幻般的清凉胜境。
“下半夜还要盖被子,要不会被冻醒”吉林市冰雪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杜说,上一个雪季雪场接待游客 85万人次。现在,正在紧张施工,增加雪道、索道,新雪季承载能力将翻两番。
吉林市地处北纬43°“冰雪黄金纬度带”,是世界三大粉雪基地之一,拥有北大湖、万科松花湖两大顶级滑雪度假区,也拥有市区内的多个滑雪场。
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夏季的滑雪场,亦是休闲游玩避暑好去处。
“我们精心打造了一批夏季旅游项目”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市场营销负责人闫帅介绍,山间步道、山地滑车、卡丁车、露营、房车营地等项目都有。
作为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单体雪场,北大湖拥有一批滑雪发烧友。资深滑雪发烧友富强现如今也爱上了滑雪场的夏天:以前只冬天来,现在夏天也在这,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每天早晨在山间步道散步,那空气,都是甜的,北大湖22℃的夏天是一个“奢侈品”。
多样旅游业态的打造怎能离开吃。最近,吉林市举办了一个“世界锅包肉大赛”,很是火了一把。据介绍,从6月至今,全市已卖出了200多万份锅包肉。
每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味道与记忆。有一位朋友,已到南方工作多年,有一次专程坐动车回到吉林市,只为吃一碗吉林市的特色小吃“煎粉”。如今,锅包肉又成了人们向往的味道。
下午一点左右,走进吉林市百年老店新兴园,堂食的客人几乎每桌必点一盘锅包肉。外面的长椅上还有一溜排队的客人等着吃锅包肉。
此次锅包肉大赛冠军得主孙志刚最近瘦了好几斤,“每天要做200多份锅包肉”孙志刚说,传承美食,累也开心。从沈阳来的李女士一家说,就是为了吃锅包肉才来的,来了才发现,吉林市好吃好玩的太多了。
资料显示,吉林市是国务院第三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明清年间,曾先后在此设厂造船,吉林市因此得名“船厂”。从1676年作为吉林将军府所在地,到1954年省会迁往长春,吉林市作为吉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达278年。
毗邻新兴园,有一个博物馆,馆内有一间精心布置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风格的老房间。房间里,一股浓浓的怀旧风,上至电视、洗衣机、电冰箱,下至自行车、脸盆、火柴,都是“吉林市造”。
吉林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被誉为全国化学工业的摇篮、新中国水电之母。据介绍,“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在吉林市的达到“7个半”(吉林染料厂、吉林化肥厂、吉林电石厂、吉林炭素厂、吉林铁合金17厂、吉林热电厂、新中国制糖厂建设投产和丰满发电厂改扩建),为国家贡献了第一袋化肥、第一桶染料、第一炉电石。
经允许,记者用力抬了抬博物馆中这辆吉林市制造的非常有年代感的自行车,太沉了,没抬动。而在吉林化纤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可以单手轻松提起一辆碳纤维自行车。
碳纤维被称为新材料之王,用它制成的自行车自然不一般。一轻一重间,正是吉林市走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缩影。以碳纤维产业为代表,吉林市正不断打造新质生产力。
2024年,是吉林化纤建成投产六十周年。六十年间,依靠科技创新,吉林化纤已形成了从“丙烯腈—丙烯腈基原丝—碳丝—下游制品”的完整碳纤维产业链条,原丝产能全球第一,碳丝产能全国第一。
华灯初上,走在松花江畔,人群熙熙攘攘,浓浓的松弛感和幸福感扑面而来。散步的人们、摆摊卖东西的商贩,组建乐队在江边欢乐弹唱的青年,消防队还把消防车开到江边,不少游客带着孩子,上到消防车驾驶舱内,消防员们把它变成一个小小的展厅,为游客讲解消防知识。“既是科普,又为安全,如有突发事件,我们就在现场,及时处理”一位消防员对记者说。
清凉胜境,诗画松江。伏天的暑气,在江边一波波涌来的清凉江风中消解。夜色渐浓,灯火辉煌,一轮明月飞彩凝辉,松江花月夜分外迷人。游人可以选择大的画舫,在江中漫游,也可选择快艇,尽享速度与激情。
在江畔游船码头附近,有一栋大楼灯火辉煌,吉林毓文中学几个大字在夜色中分外明亮。在这个夏日清凉的夜晚,有人在尽情享受生活之美,也有人在埋头默默努力。但是同一个城市,同一个梦想,大家都在共同绘就着这个城市的活力与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