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东华能源宣布其茂名万吨级碳纤维项目进入建设冲刺阶段,与此同时,吉林市神舟炭纤维公司60吨级碳纤维项目正式启动设计招标,南北两大项目的同步推进彰显出行业发展的强劲动能。
在南海之滨的茂名滨海新区,东华能源万吨级碳纤维项目正以"加速度"推进建设。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央控制室、35KV变电所已完成结构封顶,碳化车间厂房完成钢结构安装,纺丝车间等核心区域进入钢结构搭建阶段。该项目采用水相沉淀聚合干喷湿纺两步法技术,建成后将拥有全国最长520米生产线,预计今年10月正式投产。

东华能源纺丝车间主结构吊装
项目通过丙烷脱氢制丙烯、合成氨制备丙烯腈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实现从原料到高端复合材料的全流程自主可控。项目投产后不仅年产值将突破20亿元,还将带动超千个就业岗位,形成"丙烯-聚丙烯/碳纤维-高端复合材料"的产业闭环。
在东北工业重镇吉林,碳纤维产业同样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吉林市神舟炭纤维公司3月28日发布公告,拟投资建设年产60吨1k、3k碳纤维生产线,重点布局碳化、织布等中游环节。该项目选址金珠工业园区,计划投资98万元进行可行性研究及设计服务招标,要求设计单位在90日历日内完成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凸显项目建设紧迫性。
行业分析指出,当前碳纤维投资热潮呈现两大特征:龙头企业加速万吨级产能布局,中小型企业聚焦细分领域突破。东华能源项目代表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而吉林项目则瞄准小丝束碳纤维这一细分市场。据统计,2023年我国碳纤维总需求达9.5万吨,但国产化率仍不足50%,这为产业投资提供持续增长空间。

2024年5月,东华能源万吨级碳纤维项目在茂名滨海新区零碳产业园开工建设
政策驱动与技术突破成为双引擎。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明确将碳纤维列为重点突破领域,多地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随着新能源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需求激增,碳纤维产业正步入黄金发展期。
业内人士预计,到2026年我国碳纤维产能将突破20万吨,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三大产业集聚区。在这场产业变革中,技术迭代速度加快、产业链协同深化、应用场景拓展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新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