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头企业:常州碳纤维复材的“中流砥柱”
(一)中简科技:高性能碳纤维的“领航者”
中简科技是国内碳纤维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其自主设计的国内首条百吨级、千吨级T700级碳纤维氧化碳化生产线项目,实现了98%以上设备的自主设计和国产化成果应用。该公司的ZT7系列碳纤维已经稳定、批量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支撑了我国相关高端装备的研制及批量生产需要。2023年,中简科技的三期项目初步建成并产生收益,其新一代碳纤维ZT9H实现了稳定、批产供应,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高性能碳纤维领域的领先地位。
(二)新创碳谷:民用大丝束碳纤维的“巨头”
新创碳谷是常州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的另一张“王牌”。该公司2020年投资50亿元在常州高新区建设碳纤维产业基地,项目完成后将成为全球规模化的民用大丝束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生产基地之一。新创碳谷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风电、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其全球风电行业织物市场占有率达30%,并解决了多项航空板块的“卡脖子”技术,成为中航复材的A类供应商。
(三)安泰复材:航空级复材的“先锋”
常州启赋安泰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安泰复材)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注于航空级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的企业。公司于2018年全资收购了德国COTESA GmbH公司(空客波音复材供应商)和德国EC公司(欧美超豪车复材部件供应商),拥有德国先进技术和国际化的研发、生产体系。安泰复材的核心业务是航空级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其产品被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的尾翼骨架中,展现了其在高端航空复材领域的强大实力。
二、产业链布局:从原丝到终端的“全链条”覆盖
常州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涵盖了从原丝生产、复材成型、装备制造到终端产品应用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
(一)原丝生产与碳化
中简科技和新创碳谷在原丝生产和碳化环节占据重要地位。中简科技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实现了T700级、T800级碳纤维的国产工程化稳定制备;新创碳谷则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原丝、碳纤维、复材部件一体化生产基地,其碳化生产线的投产进一步提升了常州在大丝束碳纤维领域的产能。
(二)复材成型与中间制品
江苏帝威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常州在复材成型和中间制品领域的重要企业。该公司聚焦于碳纤维复合材料中间制品工艺技术装备和制品,拥有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技术,其产品包括编织物、热固预浸料、热塑预浸料、3D立体针刺碳纤预制体等,为下游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中间制品选择。
(三)装备制造
常州碳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从事复合材料构件生产所需的自动化设备研制,开发了系列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制造工艺的一体化智能制造设备线,满足了复材构件生产企业以机器代替人的需求,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四)终端产品应用
常州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终端产品应用广泛,涵盖了航空航天、风电、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例如,中简科技的碳纤维产品在航空航天领域实现了批量应用;新创碳谷与风电行业龙头企业金风科技合作,致力于大型叶片的分段模块化生产,推动了碳纤维在风电领域的应用。
三、产业优势与创新生态
(一)技术创新优势
常州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突出。中简科技在高性能碳纤维的国产化制备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新创碳谷通过产学研合作,攻克了碳纤维多轴向织造及复合材料高效精确成型关键技术;安泰复材则通过引进德国先进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了我国航空级复材的制造水平。
(二)产业生态优势
常州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一方面,企业之间通过上下游协同、技术共享等方式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和科研机构也积极参与其中,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例如,江南石墨烯研究院为区域内企业提供免费的检测服务,帮助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优化;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的落户,则进一步提升了常州在该领域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影响力。
(三)政策支持优势
常州市政府高度重视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例如,常州高新区通过构建产业链、稳定供应链、致力创新链、拓展价值链,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上下游配套、集群化发展;同时,政府还通过设立产业基金、建设产业园区等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和空间保障。
四、未来展望:打造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高地
常州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态势,未来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一)技术创新升级
随着企业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常州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将不断升级。例如,中简科技的新一代碳纤维ZT9H的稳定批产,将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性能碳纤维的自给率;新创碳谷在风电叶片革新工艺的研发,将推动碳纤维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拓展。
(二)产业链延伸与整合
常州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将进一步延伸和整合。一方面,企业将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拓展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布局;另一方面,政府将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发展,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三)市场拓展与国际化发展
常州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企业将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在国内市场,随着航空航天、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在国际市场,常州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有望在民用大丝束碳纤维、航空级复材等领域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写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