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复合材料  碳纤维  预浸料  玻璃  价格    直径  热塑  产能  玻璃纤维 

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压罐一体成型技术赋能高铁防护罩,筑牢暑运出行安全防线

   日期:2025-07-16     来源:中国电子科技集团    浏览:97    评论:0    
核心提示:随着暑期出行高峰的到来,全国铁路运输迎来了高强度、高负荷的挑战。在这场关乎亿万旅客平安顺畅出行的“暑运攻坚战”中,由中国电科配备的千余套受电弓监测系统光学窗口、动车组受电弓监控系统防护罩、车载弓网摄像机护罩,正如同默默守护的“安全卫士”,时刻坚守在铁路运输一线,为暑运安全保驾护航。
 随着暑期出行高峰的到来,全国铁路运输迎来了高强度、高负荷的挑战。在这场关乎亿万旅客平安顺畅出行的“暑运攻坚战”中,由中国电科配备的千余套受电弓监测系统光学窗口、动车组受电弓监控系统防护罩、车载弓网摄像机护罩,正如同默默守护的“安全卫士”,时刻坚守在铁路运输一线,为暑运安全保驾护航。

 

“在高铁运行过程中,作为动车组与接触网连接的‘关键接口’,受流器(受电弓)是列车获取电能的‘生命线’,其状态将直接影响列车供电安全和运行效率。”33所研发的高性能光学窗口,作为受电弓监测系统的核心部件,承担着为监测设备提供清晰视野的关键任务。“就像是装上了一双永远明亮的眼睛,即使在时速350公里的极端环境下,也能确保监测设备获得清晰的图像数据。”技术专家表示,该光学窗口采用特种光学材料和精密镀膜工艺,具备高透光率、环境适应性强、除霜除雾等优势。

 

针对暑运期间高温、高湿、强降雨等恶劣天气频发现象,团队成员对光学窗口部件进行技术升级,即使在持续暴雨天气下,也能有效防止雨水附着,确保监测不间断。遇到高温干燥环境,窗口材料也能保持稳定性能,无变形、无老化,始终维持最佳观测状态。


注:高铁受电弓系统光窗图


监控系统作为实时捕捉受电弓运行状态的“千里眼”,一旦因外界干扰出现故障,轻则影响列车运行效率,重则可能引发安全隐患。“为监控系统穿上‘金钟罩’,我们用材料创新与工艺突破,给出了全新方案防护罩。”技术人员表示,研发的防护罩采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压罐一体成型技术,相比传统铝合金外罩,整体重量降低近40%,同时“防护力”拉满,无论面对夏季多变的天气还是强风强振动刺激,都能保持结构稳定。其所使用的碳纤维增强材料,也可减轻、屏蔽掉来自外部的电磁干扰,保障内部系统的正常运行,为故障预警、安全决策提供无间断的数据支持。


在北京,629处地面信号机构成庞大保障网络。为保障地面交通顺畅运行,项目团队通过“线上实时监控+线下无死角巡检”双轨并进,内场值守与外场机动组紧密联动,确保首都路网运行无忧。在重庆、衡水等地,团队依托交通大数据,精准分析暑期车流规律,制定应对策略,有效提升路口通行效率,守护市民与游客出行安全与顺畅。


为地铁出行保驾护航,中国电科自主研制的车载弓网摄像机护罩能在地铁列车运行的复杂电磁环境下,为内部高速摄像机提供有效的电磁防护屏障,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系统的稳定性,大幅降低因弓网故障导致的运营中断风险,提升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与乘客的出行体验。

640 (2)

随着高铁、城轨等轨道交通工具对运行速度、能耗控制和安全性能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金属材料在轻量化和综合性能上的瓶颈日益凸显。复合材料以其高强度、低密度、抗腐蚀等特性,成为替代金属材料的理想选择,而热压罐成型技术则为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关键保障。

在高铁列车制造中,从车头导流罩、车身侧墙到内部结构件,大量复合材料构件需通过热压罐成型技术生产。例如,高铁车头的流线型防护罩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经热压罐成型后,重量较传统金属结构减轻30%以上,不仅降低了列车能耗,还通过优化气动外形减少了运行阻力,助力列车实现更高速度的稳定行驶。同时,复合材料构件的抗疲劳性能和耐候性,能有效应对列车长期高速运行中的振动、温差等复杂工况,大幅延长装备的使用寿命。

在城轨列车和地铁车辆中,热压罐成型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车门框架、座椅支架等构件采用复合材料热压罐成型后,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车身自重,配合牵引系统的优化,可进一步提升列车的能源利用效率。此外,复合材料的减震降噪特性还能改善车厢内部环境,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当前,全球交通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轻量化、超高速化转型升级,复合材料凭借其轻质高强、耐腐蚀、抗疲劳及优异可设计性等核心优势,已成为突破行业技术瓶颈、实现降本增效绿色发展的关键材料。为促进国内交通与复合材料行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品结构调整,探索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复材网将定于8月6日-8日在江苏·常州召开“2025交通领域与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与应用研讨会”。本次会议以"智联复材新生态,共筑交通新未来"为主题,聚焦"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重点围绕航空、低空经济、轨道交通、汽车、船舶、氢能等领域,深入探讨复合材料技术创新路径与产业化应用方案。诚邀国内外交通领域行业专家、航空领域、轨道交通行业、汽车产业、船舶行业代表、专家学者和行业同仁莅临大会,携手推动行业向更高效、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工信部备案号:鲁B2-20041020-5    版权所有  德州博维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热线:400 9692 921  电话:0534-2666809    传真:0534-2220102    邮箱:frp@cnfrp.com
 Copyright (c) 2002-2022 CFRP.VIP All Rights Reserved.   
     

鲁公网安备 371402020008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