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知识·关于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几个知识点

2022-06-23 16:156000
   1.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有哪些种类?
 
  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为增强材料,以热塑性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从碳纤维的增强方式看,可分为长切碳纤维(LCF)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短切碳纤维(SCF)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和连续碳纤维(CCF)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
 
  长切碳纤维和短切碳纤维主要是指碳纤维材料的应用长度,二者之间没有严格固定的区分,一般都在几毫米到几厘米之间,比较常见的规格有6mm、12mm、20mm、30mm、50mm。长度越短越容易均匀地无定向地分布于树脂基体中,但是,无论是短碳纤维还是长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远远比不上连续碳纤维增强的热塑性复合材料。所以,国内碳纤维制品商无锡智上新材采用的都是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应用形式。
 
  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还可以根据热塑性树脂进行分类,常见的热塑性树脂有很多,比如PE、PP、PVC等,但是采用碳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多用于航天、精密设备等要求较高的工作环境下,因此,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更多的是采用聚醚醚酮(PEEK)、PPS、聚酰亚胺(PI)、聚醚酰亚胺(PAI)等中高端热塑性树脂作为基体,通过“强强联手”的方式实现材料性能的优化。


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
 
  2.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是如何实现低成本、环保的?
 
  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适用于制作高端机械的零部件,其具有优异的机加工性、真空成型性、冲压模塑性及弯曲加工性等,并且,只要材料再次达到一定温度,就可以重新成型,从材料本身特性上说兼具可回收、环保的特点。
 
  例如,日本帝人已能够根据特殊需求,在工艺流程中设计添加回收工序,将冲压后的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边角料切碎、注塑、制成再生材,用于制作成小型产品或者在碳纤维样件上注塑螺母螺柱用。这种方法能较大程度地降低原材料损耗,提高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综合成本,从而实现了环保的目的。
 

热塑性碳纤维制品生产工序
 
  除此之外,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与热固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相比,因其特殊的工艺特点可缩短成型循环时间,在生产效率方面可进一步削减生产成本。
 
  3.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只适用于注塑成型?
 
  从工艺角度说,注塑成型与模压成型相比,自动化程度更高,原料不与外界接触,因此产品外观质量有保障,不会出现黑点、杂质、颜色不均等问题,产品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及精度相对更高一点。目前,日本东丽这些碳纤维巨头在应用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时,主要采用的就是注塑成型方法,而且这种方法适合生产形状复杂的零件及批量生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注塑成型的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必须是以短切或粉末状的碳纤维增强方式,这种工艺并不适用于连续碳纤维增强的热塑性复合材料。
 


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制品
 
  与注塑类设备相比,模压成型设备及其模具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制造费用更低。模压成型设备可兼用于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无锡智上新材在热塑性碳纤维制品的成型方面,就是充分借鉴了热固性碳纤维零部件的制造经验。采用模压成型的方式制作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原料的损失较小,不会造成过多的损失,应用于批量生产时,价格相对于注塑工艺来说更能满足市场需求。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传感器-用于下一代复材制造
在追求可持续性的过程中,传感器正在减少周期时间、能源使用和浪费,实现闭环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并增加知识,为智能制造和结构开辟新的可能性。

0评论2025-07-19128

减重30%!碳纤维电池上盖如何破解新能源汽车“续航焦虑”?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关键。电池上盖作为电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具备

0评论2025-07-19161

考特斯大容量储氢内衬挤吹成型技术,推动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发展
特斯吹塑成型专家团队采用挤吹成型技术,成功生产出用于氢压力容器的大容量聚酰胺内衬。该内衬长2m多,直径约500mm,容量320L。这标志着采用吹塑成型技术生产如此大尺寸储氢容器内衬的首次成功实现,展现了该技术在制造大型、高性能储氢部件方面的潜力,为开发更具成本效益的大容量储氢解决方案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对推动氢能应用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0评论2025-07-16152

新型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问世:旨在填补CFRP与CMC之间的性能空白
Pyromeral公司最新推出PyroKarb、PyroSic和PyroXide系列材料,并提供PyroXide丝束预浸带形态,适用于热防护罩、排气管道、雷达罩及其他高温环境下的复合材料部件。

0评论2025-07-09148

电动汽车轻量化复合材料动力电池壳体:关键技术开发与性能验证研究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壳体的轻量化设计已成为提升车辆续航能力、降低能耗的核心技术之一。传统金属材料因密度高、成型工艺复杂等局限性,逐渐被复合材料替代。本文从材料选型、结构设计、成型工艺及性能验证四个维度,系统探讨轻量化复合材料动力电池壳体的关键技术突破。

0评论2025-07-03133

新一代飞机的关键材料——碳纤维高模量生产技术研发已全面启动
2025年6月11日,日本新能源及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宣布,在“飞机用创新复合材料通用平台技术开发项目”中,选定了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高速量产技术的新研发项目。

0评论2025-07-01199

MFFD 左侧筒体焊接
CO2激光焊接。为了实现左机身连接的激光焊接工艺,沿两个壳体的纵向边缘分层放置了长达4.5米的薄CFRTP对接带。上下壳体蒙皮连接处,采用阶梯式外形,以容纳对接带。Fraunhofer在LPA项目“对接带集成技术开发与模具设计、验证、主要部件装配和操作实施”(BUSTI)中开发了所有皮带进料、定位和封边的解决方案。

0评论2025-06-12174

吊舱设计、制造
总部位于密歇根州的地面测试解决方案公司(GTS)分享了用于测试喷气式和直升机发动机的复合材料吊舱组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总部

0评论2025-05-1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