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一文详解影响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结构因素(一)碳纤维压缩强度的测试方法

2022-11-14 14:336000
  摘 要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拉伸性能和轻质特性而备受关注,但是,自从它们问世以来,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压缩载荷下的较差性能一直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
 
 
 
在本系列专题文章中,将会从微观结构和宏观角度系统地讨论造成这一缺陷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提出了建议。本文先介绍了碳纤维压缩强度的常见测试方法,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势与缺点。
 
01、背景介绍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可以实现轻量化和高强度特性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其成为航空航天、体育和休闲、国防、汽车和风能等许多对重量敏感行业的理想应用。
 
与拉伸性能相比,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纵向压缩性能较差,这极大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通常,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仅约为其抗拉强度的30%至50%。
 
压缩性能的下降主要由碳纤维的微观结构控制,而对于复合材料,压缩对制造方法、层压设计、材料性能和材料性能等因素也极为敏感,因此,这种压缩性能限制导致了设计限制,使结构部件无法充分利用碳纤维的高性能。
 
过去几十年来,有关提高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呈爆炸式增长。尽管三十年前就有人已经对碳纤维的低压缩性能提出了担忧,但时至今日有关提高相应压缩性能的研究仍未有实质性进展。
 
鉴于复合材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组分,包括基体、纤维增强和纤维-基体相互作用,在本系列专题中将重点确定控制碳纤维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因素。本文将先讨论用于评估碳纤维压缩性能的几种方法。
 
02、碳纤维的压缩性能分析
2.1 碳纤维压缩性能常见测试方法
微信图片_20221113184944
由于碳纤维直径仅仅约为7µm,因此测量单根纤维的轴向压缩性能本身就极具挑战性,目前碳纤维压缩强度测试方法主要包括间接测试法和直接测试法两大类。
 
2.1.1 间接测试方法
 
间接方法包括(1)、弹性环试验,(2)、反冲法,(3)、单纤维复合材料试验和(4)、弯曲梁法。四种方法的示意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间接测量方法a)弹性环,b)反冲法,c)单纤维复合材料,d)弯曲梁法。
在弹性环法(图1a)中,将单丝以环的形式放置在玻璃载玻片之间,并向纤维末端施加拉力。在显微镜下同时观察环的尺寸变化,直到弹性失稳并在环的压缩区域中产生扭结带。此时,使用下列公式1计算压缩应变,该公式由纤维半径(R)和观察到扭结带的环的小曲率半径(Rc)定义。该测量假设纤维的抗压强度是在失效前抵抗扭结的主要原因。获得的应变乘以弹性模量,就可以得到纤维的抗压强度。
在反冲法中(图1b),拉伸载荷以不同的增量施加到一系列纤维上。每次载荷增量时,在张力下,纤维标距长度的中心进行切割。反冲效应发生在纤维的断裂端,导致应变能转化为动能,驱动纤维的每个自由端朝向夹具。由于夹具是刚性的,动能被转换为应变能,压缩波向自由端传播。如果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压缩应力大于纤维的实际压缩强度,则纤维上会形成扭结带,然后使用进行此观察的低载荷来获得纤维的抗压强度
 
在单纤维复合材料试验中(图1c),先将单丝粘在嵌入环氧树脂中的铝分模上,并使其固化。将固化的样品切成块,然后研磨和抛光,从而获得垂直于纤维轴的平面,然后使用配备有平行砧的万能试验机以0.02英寸/分钟的速度将样品压缩至约0.1%,直到根细丝断裂。纤维的抗压强度通过将无纤维断裂的高压缩应变乘以纤维的杨氏模量来计算,该方法假定材料的拉伸和压缩模量是相同的。
 
在弯曲梁法(图1d)中,纤维初粘结到塑料载玻片的表面。玻璃的一端被夹住,另一端放在滚轮上。通过将辊移向固定端,同时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纤维上扭结带的形成,使塑料玻片弯曲;然后,使用下列公式2,根据在固定端附近观察到的后扭结的距离(l)、从固定端到辊中心的距离(L)、辊的直径(d)和梁的厚度(t),计算临界压缩应变。纤维的应变和拉伸模量的乘积提供了抗压强度。
 
在反冲法中(图1b),拉伸载荷以不同的增量施加到一系列纤维上。每次载荷增量时,在张力下,纤维标距长度的中心进行切割。反冲效应发生在纤维的断裂端,导致应变能转化为动能,驱动纤维的每个自由端朝向夹具。由于夹具是刚性的,动能被转换为应变能,压缩波向自由端传播。如果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压缩应力大于纤维的实际压缩强度,则纤维上会形成扭结带,然后使用进行此观察的低载荷来获得纤维的抗压强度
对于种方法(图2a),纤维安装在0.2 mm厚的铜片上,铜片固定在可移动平台上。安装有应变计的悬臂梁放置在立柱支架上,然后将纤维样品压在悬臂梁上,同时记录应变,直到样品在压缩中断裂;后,通过使用公式3中的悬臂梁理论获得纤维样品上的压缩力,其中F是压缩力,L是应变计到纤维位置的距离,E是悬臂梁的弹性模量,ε是压缩应变,a和b是梁的横截面尺寸,然后使用压缩力计算纤维的压缩强度。
微信图片_20221113185103
上面基于悬臂挠度的测试(图2a)与通过平头加载进行的测量(图2b)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测压元件来测量纤维上的压缩力。在第三种方法中(图2c),纤维垂直埋入环氧树脂中并固化,使用聚焦离子束(FIB)抛光使截面的突出部分变成平面,然后用一个连接在测压元件上的扁平尖端对样品进行压缩加载,以测量纤维的压缩特性。微柱压缩试验(图2d)与图2c所述的方法不同,因为它涉及使用FIB将装在环氧树脂中的纤维研磨成微柱;然后,使用扁平尖端将柱置于负载下,以测量纤维的压缩性能。
 
常见的直接测试方法的主要缺点包括:
 
在悬臂梁法中,即使力直接施加在纤维上,将其推向悬臂梁,纤维所受的实际力是通过观察到的悬臂梁应变来测量的。因此,所确定的抗压强度仍然是间接的,并且由于变异性较大,可能会导致较高的误差。
 
所有方法都涉及费力和复杂的样品制备技术。
 
在微柱测试中,几乎不可能在不损坏纤维的情况下去除纤维表面的所有环氧树脂。
 
 
 
综合考虑到直接测试和间接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建议采用除微柱试验外的其他几种直接测试方法,从而保证获得碳纤维的一致和可靠的压缩性能。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传感器-用于下一代复材制造
在追求可持续性的过程中,传感器正在减少周期时间、能源使用和浪费,实现闭环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并增加知识,为智能制造和结构开辟新的可能性。

0评论2025-07-19128

减重30%!碳纤维电池上盖如何破解新能源汽车“续航焦虑”?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关键。电池上盖作为电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具备

0评论2025-07-19161

考特斯大容量储氢内衬挤吹成型技术,推动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发展
特斯吹塑成型专家团队采用挤吹成型技术,成功生产出用于氢压力容器的大容量聚酰胺内衬。该内衬长2m多,直径约500mm,容量320L。这标志着采用吹塑成型技术生产如此大尺寸储氢容器内衬的首次成功实现,展现了该技术在制造大型、高性能储氢部件方面的潜力,为开发更具成本效益的大容量储氢解决方案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对推动氢能应用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0评论2025-07-16152

新型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问世:旨在填补CFRP与CMC之间的性能空白
Pyromeral公司最新推出PyroKarb、PyroSic和PyroXide系列材料,并提供PyroXide丝束预浸带形态,适用于热防护罩、排气管道、雷达罩及其他高温环境下的复合材料部件。

0评论2025-07-09148

电动汽车轻量化复合材料动力电池壳体:关键技术开发与性能验证研究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壳体的轻量化设计已成为提升车辆续航能力、降低能耗的核心技术之一。传统金属材料因密度高、成型工艺复杂等局限性,逐渐被复合材料替代。本文从材料选型、结构设计、成型工艺及性能验证四个维度,系统探讨轻量化复合材料动力电池壳体的关键技术突破。

0评论2025-07-03133

新一代飞机的关键材料——碳纤维高模量生产技术研发已全面启动
2025年6月11日,日本新能源及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宣布,在“飞机用创新复合材料通用平台技术开发项目”中,选定了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高速量产技术的新研发项目。

0评论2025-07-01199

MFFD 左侧筒体焊接
CO2激光焊接。为了实现左机身连接的激光焊接工艺,沿两个壳体的纵向边缘分层放置了长达4.5米的薄CFRTP对接带。上下壳体蒙皮连接处,采用阶梯式外形,以容纳对接带。Fraunhofer在LPA项目“对接带集成技术开发与模具设计、验证、主要部件装配和操作实施”(BUSTI)中开发了所有皮带进料、定位和封边的解决方案。

0评论2025-06-12174

吊舱设计、制造
总部位于密歇根州的地面测试解决方案公司(GTS)分享了用于测试喷气式和直升机发动机的复合材料吊舱组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总部

0评论2025-05-1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