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预应力碳板施工工序

2022-11-23 08:595380
  桥梁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多没有较好的保护措施,长期直接暴露在有一定湿度的空气中,虽然外表看视光滑平整,但是,混凝土碳化普遍都比较严重,脆化疏松层一般少则3~5毫米,多则高达6~9毫米。在粘贴预应力碳板加固施工中,如果界面处理时没有打凿掉脆化疏松层,粘结受力破坏往往容易发生在脆化疏松层,这对于单位截面积受力很大,而粘结面积相对较小的碳纤维复合板材,无疑将严重影响材加固补强的效果。因此,对混凝土粘贴面的脆化疏松层,应采用硬质金刚石磨轮打磨掉且完全露出新面,并用钢丝刷清除疏松浮层。
  为了保证CFPP预应力碳板与混凝土之间的设计间隙(胶层厚度3~5毫米),实现预应力碳板受力张拉时平直均衡无阻碍,对混凝土高凸面应采用金刚石打磨片打磨,对混凝土低凹面应采用环氧修补胶修补。
  假如粘贴时混凝土湿度较大,对混凝土粘贴面尚须进行人工干燥处理。
  钻植胶锚螺栓
  1.施工放线采用钢筋探测仪标定螺栓钻孔位置,假如遇到钢筋需移位,应通知技术人员记录编号,并安排现场修整支座板安装孔。
  2.采用电锤钻孔时应保证钻孔中心线与混凝土梁面垂直,钻孔中心位置偏差不超过3㎜。
  3.采用化学胶管或植筋胶植入螺栓时,应保证孔内胶液饱满且螺栓垂直于梁面。
  安装锚具导轨及支架
  1.张拉端、固定端支座中心线应与碳板中心线平行或重叠,锚具两端支座中心延长线按碳纤维板全长计算偏差不得超过±5㎜。
  2.锚具、支座安装的梁面,纵横方向水平均应位于水平尺,两端锚具底部结合面修磨时可以低于安装梁面1~2㎜。
  3.两端支座板安装孔因钻孔偏差修整后与螺栓出现的间隙,安装时应使用环氧修补胶填补,两端支座调平后与混凝土的空隙,也应采用环氧修补胶填补或找平。
  CFPP预应力碳板检查及糙化处理
  预应力碳板重点检查碳纤维板直线度,其全长直线度偏差不得超过20㎜;
  对于碳纤维复合板材粘贴表面的处理同样重要,粘贴表面残留的油污在胶粘剂与碳纤维复合板材之间容易产生一层油脂状薄膜,导致胶粘剂与碳纤维复合板材之间粘结失效,同时,碳纤维复合板材光滑的粘贴表面也不利于粘接,因此,碳纤维复合板材粘贴表面应采用粗砂布进行糙化处理,并且使用无水乙醇擦拭干净。
  CFPP预应力碳板施加应力预张拉
  安装预应力碳板并旋紧螺杆拉直碳纤维板,安装张拉支架和千斤顶且处于水平位置,加压张拉至设计张拉应力值的15﹪,检查两端锚具之间碳纤维板与梁表面是否有间隙,如碳纤维板与混凝土间有高凸接触点或面,应泄压拆卸打磨后再张拉。
  加压张拉至设计张拉应力值的30﹪,再次检查是否有障碍物影响,同时,检查固定端与锚具接触是否紧密,然后,拧紧压牢固定端所有螺栓。
  加压张拉至设计张拉应力值的50﹪,再次检查千斤顶处于水平位置,检查张拉时是否有障碍物影响,再次检查安装螺栓是否紧固。
  配胶、涂抺结构胶
  动荷载碳纤维复合板材胶为AB双组份,配合比A:B=2:1,AB双组份分别称重后搅拌至颜色均匀。
  动荷载碳纤维复合板材胶对细微多孔、粗糙的混凝土粘贴面,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及浸润性,而对组织密实的、粗糙度光滑的碳纤维复合板材粘贴面浸润性相对较差。胶粘剂配制好后,为了使胶粘剂能充分浸润、渗透、粘附于碳纤维复合板材粘贴面,应先使用抹刀在碳纤维复合板材粘贴面刮抹少量胶粘剂,并且用力刮抹数遍,然后,按照碳纤维复合板材宽度方向中间厚、边缘薄的原则,再刮抹至所需胶体厚度4~10毫米(胶体厚度根据原结构粘结面平直度而定)。
  张拉预应力碳板
  碳纤维板刮抹胶液后,重新安装千斤顶并调整处于水平位置,加压张拉至设计张拉应力值的15﹪,刻录锚具张拉移动起始线。
  加压张拉至设计张拉应力值的30﹪,检查碳纤维板边缘与梁表面之间是否有胶液挤压溢出,如局部未出现胶液挤压溢出现象,应泄压补充胶液后再张拉;检测锚具行程位移是否对应预张拉时的刻录线。
  分段加压张拉至设计张拉应力值的50﹪、70﹪、90﹪、100﹪,检测张拉端锚具行程位移是否满足理论伸长量的要求,按规范要求张拉端锚具行程位移与理论伸长量误差应不大于±6﹪。
  当张拉应力值和张拉端锚具行程位移满足要求后,可用M20锚具锁固螺栓,停顿5分钟没有其它异常情况后,拆除千斤顶和锚具张拉支架。
  加压或减压时,千斤顶行程速度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严禁快速冲、放千斤顶行程。
  所有张拉都应在环氧结构胶适用期内(30分钟)完成。
  固化养护
  动荷载碳纤维复合板材胶在施工环境温度≥25℃时,固化三天即可达70%,七天即可受力;当施工环境温度低于25℃时,固化时间相对延长;若施工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加温养护固化措施(如红外线等)或使用低温固化型产品。
  检验
  具体的检查验收的方法、检测数量及评定标准,请参阅《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2修订)相关规定或按设计图技术要求。
  隐蔽防护
  碳板预应力张拉体系中,锚具为钢构件,容易发生锈蚀;碳纤维板因材质为树脂复合,应避免阳光紫外线侵蚀,张拉完成检验合格后,应使用具有较好粘结性、防腐性和较好耐久性的环氧树脂砂浆,对锚具、预应力碳板涂抹不少于3毫米厚度的环氧树脂砂浆进行隐蔽防护。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传感器-用于下一代复材制造
在追求可持续性的过程中,传感器正在减少周期时间、能源使用和浪费,实现闭环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并增加知识,为智能制造和结构开辟新的可能性。

0评论2025-07-19128

减重30%!碳纤维电池上盖如何破解新能源汽车“续航焦虑”?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关键。电池上盖作为电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具备

0评论2025-07-19161

考特斯大容量储氢内衬挤吹成型技术,推动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发展
特斯吹塑成型专家团队采用挤吹成型技术,成功生产出用于氢压力容器的大容量聚酰胺内衬。该内衬长2m多,直径约500mm,容量320L。这标志着采用吹塑成型技术生产如此大尺寸储氢容器内衬的首次成功实现,展现了该技术在制造大型、高性能储氢部件方面的潜力,为开发更具成本效益的大容量储氢解决方案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对推动氢能应用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0评论2025-07-16152

新型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问世:旨在填补CFRP与CMC之间的性能空白
Pyromeral公司最新推出PyroKarb、PyroSic和PyroXide系列材料,并提供PyroXide丝束预浸带形态,适用于热防护罩、排气管道、雷达罩及其他高温环境下的复合材料部件。

0评论2025-07-09148

电动汽车轻量化复合材料动力电池壳体:关键技术开发与性能验证研究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壳体的轻量化设计已成为提升车辆续航能力、降低能耗的核心技术之一。传统金属材料因密度高、成型工艺复杂等局限性,逐渐被复合材料替代。本文从材料选型、结构设计、成型工艺及性能验证四个维度,系统探讨轻量化复合材料动力电池壳体的关键技术突破。

0评论2025-07-03133

新一代飞机的关键材料——碳纤维高模量生产技术研发已全面启动
2025年6月11日,日本新能源及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宣布,在“飞机用创新复合材料通用平台技术开发项目”中,选定了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高速量产技术的新研发项目。

0评论2025-07-01199

MFFD 左侧筒体焊接
CO2激光焊接。为了实现左机身连接的激光焊接工艺,沿两个壳体的纵向边缘分层放置了长达4.5米的薄CFRTP对接带。上下壳体蒙皮连接处,采用阶梯式外形,以容纳对接带。Fraunhofer在LPA项目“对接带集成技术开发与模具设计、验证、主要部件装配和操作实施”(BUSTI)中开发了所有皮带进料、定位和封边的解决方案。

0评论2025-06-12174

吊舱设计、制造
总部位于密歇根州的地面测试解决方案公司(GTS)分享了用于测试喷气式和直升机发动机的复合材料吊舱组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总部

0评论2025-05-1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