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板材的模压热固化工艺不仅比传统金属板材成型工艺更为复杂,与热固性碳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固化工艺相比要求也更高。在进一步研究难融的热塑性树脂性能与连续碳纤维丝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基础上,来自于一线的生产制造经验可为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零部件的实际应用提供必要的指导。

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单向预浸带对热塑性碳纤维板材成品性能的影响是要的,预浸带中碳纤维丝束是否被树脂基体充分浸润、碳纤维原丝是否分布均匀,这些都是决定板材质量的前提因素。
在开发和制造连续碳纤维增强PA/PPS/PEEK等热塑性系列单向预浸带的基础上,碳纤维零部件制造商智上新材料科技陆续推出了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板材及相关的热塑性碳纤维零部件的定制服务,对于连续碳纤维热塑性板材的制备拥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与热固性碳纤维板材的模压热固化成型过程类似,采用连续碳纤维增强的热塑性单向带制作热塑性碳纤维板材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基体树脂会发生软化,树脂与纤维之间的约束力会下降。在外力作用下碳纤维丝束间会通过相互挤压和面内剪切变形来适应曲面曲率变化,同时树脂基体随着碳纤维丝束而流动并及时填补因此而产生的材料空隙,进而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热塑性碳纤维板材成型过程中,压力载荷和化学固化两种作用同时存在,热、力载荷和固化反应之间产生强烈交互。一般来说,碳纤维的弯折、堆叠和挤压与热塑性树脂流动之间不易协调,对板材树脂基体的固化程度、各铺层间界面的结合状态产生显著影响。特别是不合理的热、力工艺设计会使基体固化程度降低,缺陷数量剧增,界面结合强度减弱,内应力增加,就会引起局部固化状态恶化甚至开裂。为此,智上新材料在热塑性碳纤维板材的制作过程中一定会通过样品实验、精确计算和优化调整等几方面为板材成品性能提供技术保证。例如,通过调整固化温度、升温方式、初始压力等工艺参数对材料的厚度、树脂固化度以及纤维增强体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结合力进行局部优化,终提升板材的综合力学性能。

另一方面,智上新材料也强调单向预浸带的铺层顺序和铺层方向在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板材的制备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因为不同角度铺层的各向异性,铺层顺序对热塑性板材的强度、刚度和损伤形态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总之,热固化工艺与单向带的铺层方案都需要根据热塑性树脂具体的性能特征,以及其与连续碳纤维丝束结合的特定状态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定。
传感器-用于下一代复材制造
在追求可持续性的过程中,传感器正在减少周期时间、能源使用和浪费,实现闭环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并增加知识,为智能制造和结构开辟新的可能性。
0评论2025-07-19128
考特斯大容量储氢内衬挤吹成型技术,推动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发展
特斯吹塑成型专家团队采用挤吹成型技术,成功生产出用于氢压力容器的大容量聚酰胺内衬。该内衬长2m多,直径约500mm,容量320L。这标志着采用吹塑成型技术生产如此大尺寸储氢容器内衬的首次成功实现,展现了该技术在制造大型、高性能储氢部件方面的潜力,为开发更具成本效益的大容量储氢解决方案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对推动氢能应用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0评论2025-07-16152
电动汽车轻量化复合材料动力电池壳体:关键技术开发与性能验证研究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壳体的轻量化设计已成为提升车辆续航能力、降低能耗的核心技术之一。传统金属材料因密度高、成型工艺复杂等局限性,逐渐被复合材料替代。本文从材料选型、结构设计、成型工艺及性能验证四个维度,系统探讨轻量化复合材料动力电池壳体的关键技术突破。
0评论2025-07-03133
MFFD 左侧筒体焊接
CO2激光焊接。为了实现左机身连接的激光焊接工艺,沿两个壳体的纵向边缘分层放置了长达4.5米的薄CFRTP对接带。上下壳体蒙皮连接处,采用阶梯式外形,以容纳对接带。Fraunhofer在LPA项目“对接带集成技术开发与模具设计、验证、主要部件装配和操作实施”(BUSTI)中开发了所有皮带进料、定位和封边的解决方案。
0评论2025-06-12174
吊舱设计、制造
总部位于密歇根州的地面测试解决方案公司(GTS)分享了用于测试喷气式和直升机发动机的复合材料吊舱组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总部
0评论2025-05-1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