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卫星和宇航器上的应用

2023-03-07 15:405710
 目前,复合材料已成为与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并列的四大材料体系之一。一个国家的复合材料工业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其科技与经济实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先进复合材料是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具有竞争优势的源泉。

 

复合材料在涡轮发动机上的应用

由于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和耐高温等固有特性,复合材料在航空涡轮发动机上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且比例越来越大,使航空涡轮发动机向“非金属发动机”或“全复合材料发动机”方向发展

美国针对航空发动机实施的IHPTET和VAATE计划,以及欧洲实施的ACME和AMET计划,均将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列为重点内容予以验证和突破,包括:风扇宽弦复合材料叶片、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机匣、350℃热塑性复合材料中介机匣、SiC长纤钛基复合材料的叶环、叶鼓和低压涡轮轴、陶瓷基复合材料全环燃烧室、CMC碳化硅复合材料浮壁燃烧室、CMC碳化硅复合材料涡轮导向器、CMC和C/C复合材料涡轮转子等相关结构,由此可见,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大量使用已成为必然。

NASA N+3先进发动机项目中,GE公司对将于2030~2035年投入运营的高效安静小型商用飞机所需的发动机进行了预研。

NASA N+3先进发动机项目中,除整体碳纤维风扇导向器/前机匣、复合材料风扇叶片和复合材料风扇机匣外,复合材料的应用还包含:复合材料附件机匣、新一代陶瓷基复合材料燃烧室、新一代陶瓷基复合材料高压涡轮导向器叶片、新一代陶瓷基复合材料高压涡轮叶片、新一代陶瓷基复合材料有围低压涡轮叶片、陶瓷基复合材料高压涡轮支撑罩环和整流罩等,以及全复合材料整体发动机短舱。图1-3 显示了NASA N+3先进发动机项目中先进新材料应用情况。

 

1树脂基复合材料

凭借比强度高、比模量高、耐疲劳与耐腐蚀性好、阻噪能力强的优点,树脂基复合材料采用耐高温树脂(聚疏亚胺) 制造,工作温度可达250~350℃,用作发动机冷端部件,主要是在发动机的外涵道机匣、风扇机匣、进气机匣、风扇静子和转子叶片、压气机叶片、包容机匣以及发动机短舱、反推力装置等部件上得到广泛应用。如在美国F404、F101、RB211等发动机的复合材料外涵道整流罩或外涵道机匣及我国某发动机的复合材料外涵机匣等上都已广泛应用。

F119发动机的碳纤维增强的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外涵机匣采用Dow-UT公司研发的先进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法制造,外环、内榖、叶型支板模塑成一整体,通道表面光滑且满足尺寸要求,工作温度为 316℃,质量减轻15%~20%,成本降低 30%~35%。该技术可以制造形状复杂的进气机匣,其所有外部气流通道的表面粗糙度、最终尺寸精度可与经机械加工的钛合金进气机匣相媲美,并可使进气机匣减少零件总数和取消许多劳动密集的装配工序,因而可以大幅度减轻结构质量和降低成本。

惠普公司在经济可承受的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计划(后转至JSF研究计划)下的推进系统可承受的复合材料研究项目(ACP),与 Dow-UT公司合作采用先进 RTM工艺制造风扇进口结构和风扇出口机匣。现在,为F119发动机研制的复合材料风扇进口机匣已完成相关验证。经验证,与钛合金的机匣相比较,费用降低了32%,质量减轻了44%。

通用电气公司吸取了GE36UDF发动机风扇叶片的研制经验,采用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的单级大直径(3.43m) 宽弦实心复合材料风扇叶片。GE90发动机风扇叶片(图 1-4) 的叶身和叶根均采用赫克塞尔公司的 8551-7高强度抗损结构用增韧改性环脂作为基体材料,用 IM7 高强度、大伸长、中模量碳纤维作为增强体,制造成被称为“大力神”的IM7/8551-7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预浸料。再由400 层预浸料带从叶根到叶尖采用铺层逐渐减薄的铺层方式制成风扇叶片。为了提高叶片抗大鸟撞击的能力,将钛合金薄片用3MRAF191胶黏在叶片前缘上,在叶尖与后缘处用凯芙拉细线进行缝合,这种结构不仅可以分散外物撞击能量,还可以防止复合材料在叶片转动时发生脱层。

 

复合材料的使用,大大减轻了风扇组件的质量。该风扇采用低叶尖速度、弹性变形吸收冲击能量并重新分布、叶根在槽中偏摆减缓冲击和局部包裹钛合金的办法成功地保证了风扇叶片的抗外物打击性能;采用涂覆聚氨酯抗腐蚀涂层和使用特殊丝线缝合复材脱层部位等方式提高了风扇叶片的抗腐蚀性能。

波音 787用的GEnx 发动机风扇机采用7.62mm厚的三维织物以±60°方式编织,并在边角及弯曲处与二维织物混编在一起。编织采用自动化工艺,织物绕一风扇机匣工具编织成平面状。在中部编织厚层作为风扇叶片的包容层,从而取消了铝合金机匣上用的凯芙拉垫。织物一经铺成,便从机匣外引入树脂。

GEnx 风扇叶片设计方法与 GE90-115B 相同,但叶片数量降到18片(GE90-115B 为22片),直径为 2.82m 的风扇又进一步降低了噪声。由于尖锐边缘的复合材料有磨损的趋向,在叶片的前缘、叶尖及后缘增加了可以更换的钛金属包覆层。这种叶片边缘也可以将外物打伤能量分散到风扇复合材料中去。复合材料风扇的使用除减重外,叶片数量的减少还可减少空气阻力、降低噪声(比 CF6 降低 30%)。由于复合材料本身具有耐腐蚀、耐疲劳的特性,GE公司认为复合材料风扇叶片在使用中可以免维护。由于复合材料叶片受到外物撞击后,易于破碎成几块,在吸收撞击能量的同时,还降低了对风扇机匣和包容环的撞击程度,这使得复合材料叶片在减轻自身质量的同时,还减轻了风扇包容系统、风扇盘以及整个转子系统的质量。另外,复合材料叶片还在抗颤振等方面优于金属叶片,更利于实现大涵道比,进而达到降低油耗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法国斯奈克玛发动机公司采用编织复合材料和脂传递模塑技术最新研制的LEAP-X发动机同样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的18片风扇叶片,其数量比 CFM565C减少一半,是CFM56-7B的3/4。1.8m 直径的叶片采用三维编织、树脂传递模塑技术制造,可以给每架飞机减轻超过450kg的质量。

国内为设计高推重比发动机,也正积极开展先进复合材料的理论与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72年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以中等强度碳纤维为增强体,以648环氧树脂为基体研制出某型发动机风扇叶片,质量是钛的56%,榫头拉断强度为设计值的 5 倍;由于振动阻尼系数为钛叶片的5倍,因而可以省去阻尼凸台。某涡扇系列发动机中,已经广泛采用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T300/KH304和T300/BMP316等制造复合材料外涵机匣,整体叶盘(外缘)缠绕结构等。在下一代高推重比发动机中,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将进一步用于制造风扇机匣、叶片,乃至低压压气机机匣部件。

2金属基复合材料

凭借密度小(有的仅为镍基合金的 1/2)比刚度和比强度高、耐温性好等优点,碳化硅纤维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在压气机叶片、整体叶环、盘、轴、机匣、传动杆等部件上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的 F100 发动机用硼纤维/铝复合材料制作压气机叶片,不但可省掉钛叶片需要的防颤振罩,增加空气动力效率,且可减少叶片数量,提高叶尖速度和降低成本。

3陶瓷基复合材料

目前主要的陶瓷基复合材料产品是以SiC或碳纤维增强的SMC和SiN基复合材料。凭借密度较小(仅为高温合金的 1/4~1/3),力学性能较高、耐磨性及耐腐蚀性好等优点,陶瓷基复合材料,尤其是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已经开始应用于发动机高温静止部件(如喷嘴、火焰稳定器、燃烧室火焰筒、燃烧室和内外衬等),并正在尝试应用于涡轮转子叶片、涡轮导流叶片等部件上。其中,SiC/C复合材料整体涡轮叶盘和 CMC-SiC 涡轮导向叶片(图1-5),不冷却或简单冷却,可提高涡轮前使用温度,降低结构质量并提高寿命。

 

复合材料在导弹和火箭发动机上的应用

火箭外壳纤维缠绕成型

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代表的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推动了航天整体技术的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导弹弹头、弹体箭体和发动机壳体的结构部件和卫星主体结构承力件上,碳/碳和碳/酚醛是弹头端头和发动机喷管喉衬及耐烧蚀部件等重要防热材料,C/C 最早用作其喷管喉衬,并由二维、三向发展到四向及更多向编织。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美国侏儒、民兵、三叉载等战略导弹上均已成熟应用,美国、日本、法国的固体发动机壳体主要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如美国三叉 -2 导弹、战斧式巡航导弹、大力神-4火箭、法国的阿里安 -2火箭改型、日本的M-5火箭等发动机壳体,其中使用量最大的是美国赫克里斯公司生产的抗拉强度为5.3GPa 的IM-7碳纤维,性能最高的是东丽T-800纤维,抗拉强度5.65GPa,杨氏模量300GPa。

俄罗斯海上导弹系统中的佼佼者是“圆锤”(布拉瓦) 型潜发射导弹,该导弹发射机动性好,同时拥有海基和陆基两种打击版本,可以携带 610 分导式核弹头,配备在海军“台风”级,以及未来新型“北风之神”级核潜艇上,可以突破敌方导弹防御系统,有效摧毁全球任何地方的敌方目标。这些新型导弹的发动机喷管及大面积防热层均使用黏胶基碳纤维增强的酚醛复合材料。

目前为解决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构承载问题,美国和法国正在进行陶瓷纤维混合碳纤维而编织的多向(6 向)基质、以热稳定氧化物为基体填充的陶瓷复合材料。SiC陶瓷制成的喉衬、内衬已进行多次点火试验。今天作为火箭锥体候选材料的有Al2O3、ZrO2、ThO2等陶瓷,而火箭尾喷管和燃烧室采用的高温结构材料有SiC、石墨、高温陶瓷涂层等。

我国各类战略和战术导弹上也大量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发动机喷管、整流翠防热材料。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展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材料壳体的研究,进行了T300 CFRP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基础试验、壳体结构强度试验、点火试车等全程考核中完成了12K-T700-CFRP壳体结构强度试验,开展了T800碳纤维CFRP多种壳体的预研试验。

复合材料在卫星和宇航器上的应用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被用作航天飞机舱门、机械臂和压力容器等。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的阻热瓦十分关键,可以保证其能安全地重复飞行。一共有 8 种低温重复使用表面绝热材料LRSI;高温重复使用表面绝热材料HRSI;柔性重复使用表面绝热材料 FRSI;高级柔性重复使用表面绝热材料 AFRI;高温耐熔纤维复合材料FRIC-HRSI;增强碳/碳材料 RCC;金属;二氧化硅织物。其中增强碳/碳材料 RCC,最为重要的,它可以使航天飞机承受大气层所经受的最高温度 1700°C。

卫星结构的轻型化对卫星功能及运载火箭的要求至关重要,所以对卫星结构的质量要求很严。国际通信卫星VA中心推力简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取代铝后质量减轻23kg(约占30%),可使有效载荷舱增加 450 条电话线路,仅此一项盈利就接近卫星的发射费用。美国、欧洲卫星结构质量不到总质量的10%,其原因就是广泛使用了复合材料。目前卫星的微波通信系统、能源系统(太阳能电池基板、框架) 各种支撑结构件等已基本上做到复合材料化。

portant;">我国在“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及“神舟”系列飞船上均采用了碳/环氧复合材料做主承力构件,大大减轻了整星的质量,降低了发射成本。从 2008 年 9 月 25 日的“神舟七号”升空开始到 2016 年 10 月17 日的“神舟十一号”上天,中国在八年多的时间里五次飞天。在飞船、卫星、返回舱中大量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为这一举世瞩目的成就立下了汗马功劳。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传感器-用于下一代复材制造
在追求可持续性的过程中,传感器正在减少周期时间、能源使用和浪费,实现闭环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并增加知识,为智能制造和结构开辟新的可能性。

0评论2025-07-19128

减重30%!碳纤维电池上盖如何破解新能源汽车“续航焦虑”?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关键。电池上盖作为电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具备

0评论2025-07-19161

考特斯大容量储氢内衬挤吹成型技术,推动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发展
特斯吹塑成型专家团队采用挤吹成型技术,成功生产出用于氢压力容器的大容量聚酰胺内衬。该内衬长2m多,直径约500mm,容量320L。这标志着采用吹塑成型技术生产如此大尺寸储氢容器内衬的首次成功实现,展现了该技术在制造大型、高性能储氢部件方面的潜力,为开发更具成本效益的大容量储氢解决方案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对推动氢能应用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0评论2025-07-16152

新型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问世:旨在填补CFRP与CMC之间的性能空白
Pyromeral公司最新推出PyroKarb、PyroSic和PyroXide系列材料,并提供PyroXide丝束预浸带形态,适用于热防护罩、排气管道、雷达罩及其他高温环境下的复合材料部件。

0评论2025-07-09148

电动汽车轻量化复合材料动力电池壳体:关键技术开发与性能验证研究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壳体的轻量化设计已成为提升车辆续航能力、降低能耗的核心技术之一。传统金属材料因密度高、成型工艺复杂等局限性,逐渐被复合材料替代。本文从材料选型、结构设计、成型工艺及性能验证四个维度,系统探讨轻量化复合材料动力电池壳体的关键技术突破。

0评论2025-07-03133

新一代飞机的关键材料——碳纤维高模量生产技术研发已全面启动
2025年6月11日,日本新能源及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宣布,在“飞机用创新复合材料通用平台技术开发项目”中,选定了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高速量产技术的新研发项目。

0评论2025-07-01199

MFFD 左侧筒体焊接
CO2激光焊接。为了实现左机身连接的激光焊接工艺,沿两个壳体的纵向边缘分层放置了长达4.5米的薄CFRTP对接带。上下壳体蒙皮连接处,采用阶梯式外形,以容纳对接带。Fraunhofer在LPA项目“对接带集成技术开发与模具设计、验证、主要部件装配和操作实施”(BUSTI)中开发了所有皮带进料、定位和封边的解决方案。

0评论2025-06-12174

吊舱设计、制造
总部位于密歇根州的地面测试解决方案公司(GTS)分享了用于测试喷气式和直升机发动机的复合材料吊舱组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总部

0评论2025-05-1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