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复合材料  碳纤维  预浸料  玻璃  价格    热塑  直径  产能  玻璃纤维 

小米SU7 Ultra即将上市,“中国芯”碳纤维如何从高端装饰转向性能核心

   日期:2025-02-26     来源:小米汽车等汽车官网    浏览:101    评论:0    
核心提示:2月27日,小米汽车将正式发布SU7 Ultra,号称“作为小米5年高端探索的答卷之作”。
  2月27日,小米汽车将正式发布SU7 Ultra,号称“作为小米5年高端探索的答卷之作”。

 

跟SU7普通版相比,小米SU7 Ultra 车身大量使用了碳纤维,包括车顶、尾翼、迎宾踏板、座椅背板、中控台饰板等。全车用了17处碳纤维套件实现减重57kg,车身重量仅1900kg,碳纤维主要供应商为沃特新材料。

 

 

小米SU7 Ultra及其主要碳纤维部件。(图源:小米汽车)

这种“高碳纤维”含量,让SU7 Ultra 跑起来更快,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创下2分9秒944的的最快记录,比保时捷Taycan Turbo GT快了1秒84,成为上海国际赛车场最快量产车。

在小米公布圈速后,保时捷官方微博也发文祝贺小米取得优异成绩,点赞中国制造。

 

事实上,除了小米SU7 Ultra,不少高端国产新能源汽车已在加大碳纤维的使用。

比亚迪仰望U9采用民用最高等级T700碳纤维材质,实现整车减重达34%

 

比亚迪仰望U9

极氪001 FR配备全球最大碳纤维车顶(1.46㎡/6.5kg),搭配碳纤维空气动力学套件。

 

极氪001 FR

埃安昊铂SSR以100%碳纤维车身覆盖,车身减重200kg以上。

 

埃安昊铂SSR

这些案例表明,碳纤维已从“高端装饰”转向“性能核心”,助力新能源汽车向轻量化、高安全和强操控的新一代形态演进。

那碳纤维是如何实现这些功效的呢?这就要从它近年来的技术创新突破说起。

大丝束量产

降低成本,打破应用限制

大丝束的碳纤维,是指每束碳纤维根数≥48K。48K大丝束碳纤维最大的优势,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可大幅度提高碳纤维单线产能和后道复合材料的制备效率,有效降低成本,打破碳纤维价格高昂带来的应用限制。

近年来,上海石化、中复神鹰、吉林化纤等材料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创新实现了碳纤维的大丝束量产。

上海石化

1.2万吨/年大丝束碳纤维装置已于2024年建成投产。

 

上海石化碳纤维车间。

该产品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的碳纤维截面为圆形、表面有沟槽,能使树脂与纤维充分均匀接触,增加树脂接触的表面积,界面粘结强度高,复合材料可加工性好。

吉林化纤

实现了48K、50K高产能高性能大丝束碳化线。

 

吉林化纤集团国兴碳纤维有限公司碳化

全球首创干喷湿纺48K大丝束碳纤维技术。

 

中复神鹰碳纤维车间。(图源:青海日报)

通过优化氧化炉、低温碳化炉和高温碳化炉的温区控制,解决大丝束纤维在高速生产中的性能波动问题。

2024年,中复神鹰以2.85万吨总产能位列全球前三,大丝束市占率超30%。中复神鹰的大丝束碳纤维生产基地位于西宁(2.5万吨产能)和连云港(3万吨在建)。

高性能碳纤维

技术研发持续突破

除了大丝束的量产突破,实现碳纤维降本。国内的碳纤维企业在高性能碳纤维的研发上持续迸发,通过工艺创新(如干喷湿纺、湿法纺丝)、设备国产化(高温石墨化炉、碳化炉)及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新疆隆炬

 

新疆隆炬碳纤维车间。(图源:新疆新闻网)

新疆隆炬自主研发的干燥致密化工艺,采用蒸汽牵伸+热定型+预氧化一体化流程,通过干燥致密化工序闭合纤维孔隙,显著提升力学性能,将碳纤维的生产效率提高52.07%,成本降低15%。

光威复材

 

光威复材碳纤维生产车间。(图源:威海新闻网)

公司自主研发高温石墨化炉,实现M65J级高强高模碳纤维工程化生产,模量较M55J提升近20%。其QM4055(M55J)碳纤维通过验收,打破国外垄断。

产品应用于航天器结构件、无人机等领域,2024年入选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恒神股份

恒神股份开发HM50E(HF55M)碳纤维,拉伸强度≥5800MPa,模量≥377GPa,性能超越日本东丽M40X级产品,获国际先进水平认证。

公司拥有原丝、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件全产业链,年产能达5000吨碳纤维及5000吨制件。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

实现T1000级碳纤维产业化,大同基地建成200吨/年T1000级碳纤维生产线,拉伸强度≥6.6GPa,模量≥324GPa,为航空航天提供国产化材料。

总 结

中国本土的碳纤维材料企业,正以“大丝束国产化、工艺创新以及全链路布局”为核心进行迭代创新。

 

未来,随着成本进一步降低与智能化技术融合,碳纤维也将成为新能源汽车、氢能储能、低空经济等领域的核心战略材料。

以上素材综合来源/小米汽车、保时捷、比亚迪等汽车官网、吉林化纤、上海石化、新疆新闻网、威海新闻网等。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工信部备案号:鲁B2-20041020-5    版权所有  德州博维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热线:400 9692 921  电话:0534-2666809    传真:0534-2220102    邮箱:frp@cnfrp.com
 Copyright (c) 2002-2022 CFRP.VIP All Rights Reserved.   
     

鲁公网安备 371402020008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