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介绍,目前,黑龙江省经营性通用航空企业15家,在册各型通用航空器近170架,年飞行超过3万小时、7万架次。北大荒通用航空、飞龙通用航空综合能力和业务规模处于国内梯队。通航制造方面拥有航空工业哈飞、航发东安等龙头制造企业和90余家配套制造企业,主要产品包括AC312系列直升机、Y12系列涡桨通用飞机、航空发动机、精密航空传动系统以及各类航空零部件、航空材料,已发展成为国内大的民用直升机制造基地、航空铝镁合金加工基地和航空复合材料生产基地,行业经济规模达180亿元。此外还拥有广联航空等多家无人机制造企业(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广联航空、腾迈、惠达等),能够生产固定翼无人机和多轴旋翼无人机。
根据规划,截至2020年底,黑龙江省已获颁发使用许可证的通用机场数量达到88个,位列,其中A1类通用机场6个。2020—2030年,全省规划新建A类通用机场41个,升级转换农林机场8个,改造运输机场15个,全省具备通用航空短途运输功能的机场总数达到69个,通用机场布点不断加密。哈尔滨通航飞行服务站投入运行,提供飞行计划受理、航空情报、航空气象、低空监视、告警和协助求援等服务,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规划提出,到2025年,黑龙江省通航飞机、发动机、核心部件、航空复合材料制造业集聚发展,制造能力显著增强,市场需求有效释放,通航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新兴业态不断拓展,基本形成通航研发制造和通航消费双轮驱动,通航运营、服务、保障能力协同提升的产业发展格局,全省通航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其中通航制造业达到350亿元,市场消费及配套服务业达到50亿元,年飞行量超过10万小时,机队规模超过230架,具备通用航空短途运输功能的机场达到40个。展望2035年,黑龙江省通航研发制造能力达到国内水平,通航产业链实现上下游全面贯通,研发制造、市场运营、延伸服务实现深度融合,通用航空创新智造、新型消费形成国际知名的“龙江品牌”,通航产业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支撑。
按照“一核一带四区多基地”的通航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围绕通航产业链制造、应用、运营服务关键环节,重点发展通航研发制造、消费、综合服务保障三大板块,构建黑龙江省通航制造业加快发展、消费需求不断拓展、服务保障更加有力的通航产业发展生态。为此,规划提出了打造国内一流的直升机和通用飞机制造基地、打造的通航发动机和核心部件制造基地、推动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扩大航空材料研发制造优势、培育建设通航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通航制造业集聚发展,培育发展通航旅游市场、加快推进短途运输网络建设、巩固扩大传统通航作业(包括“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业),加快发展航空应急救援体系、航空医疗救护等航空通航公共服务、做大做强航空培训业务、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通航会展品牌,统筹推进通航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打造航空飞行营地、公务机FBO)、深化低空空域改革、提升通航飞行保障能力、高效推进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等多项举措。